书籍 艾达之路的封面

艾达之路

[阿根廷] 里卡多·皮格利亚(Ricardo Piglia)

出版时间

2016-03-01

ISBN

978751172961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迷失自我,渴望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智慧。《艾达之路》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索主人公的人生旅程,让我们在阅读中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皮格利亚,阿根廷作家,被誉为当代西班牙语叙事文学大师。他擅长融合多种文学元素,创作风格独特。其作品以观念、命运、国家与个人等多重角度回应社会现实,代表作《人工呼吸》深受好评。皮格利亚曾获多个国际文学奖项,包括智利“美洲文学奖”和西班牙“福门托文学奖”等。他的作品对拉丁美洲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推荐理由
《艾达之路》是一部充满悬疑、爱情、文化冲突和哲学思考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和人性复杂性。书中融合了历史、文学、哲学和侦探元素,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丰富的文化背景,还启发我们对生活、爱情、死亡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适合哪些人读
对文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悬疑和侦探小说的读者
追求个人成长和心灵探索的读者
希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人性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部 事故 001
第一章 001
第二章 015
第三章 029
第四章 04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译水平太低。小说本身比较单薄,也不流畅,不如《人工呼吸》完成度高。能看出来皮格利亚在艰难地对他不熟悉的美国文化的新一代人类进行整合思考,把这些思考编织进一个主线悬疑剧情里。这些断开的线头给我不少启发。
具有后现代意识的写作,想要表达的很多,杂糅在一起就很单薄。译文扣一星
第二本皮格利亚,依旧是侦探小说和文人小说的混合,叙述主体前后有变化,开始是伦西,后因艾达之死逐步过渡到蒙克。泰勒大学的客座教授阿根廷作家伦西和W.H.哈德森的生平构成一组互文;蒙克的恐怖袭击和康拉德的小说《间谍》构成了另一组互文。伦西在异国的生活呈现出美式的个体化倾向,他调侃美国需要来点阿根廷的庇隆主义精神,因为个人反对社会不公往往导致恐怖主义,后来竟一语成谶。退休教授妮娜推崇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和平主义政治主张——塑造基督、圣徒、流浪汉形象与冒险家(蒙克的炸弹)和花花公子(蒙克与艾达的关系)抗衡。有趣的是妮娜和托尔斯泰都是俄国人,而蒙克和康拉德都是波兰裔,所以小说又好像是关于包法利主义的实践——在文学中寻找意义并用生命来实践,托翁和哈德森都曾将自身放逐荒野,蒙克亦然,只不过他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已购。读的时候时不时想到暗店街,同样无关结局的迷雾感。蒙克出现后让小说前后有割裂感,我比较喜欢前半部,蒙克这样的反社会英雄或说犯了罪的圣徒,作者并未写出太大新意。
在一部小说中,容纳了多种类型小说,如爱情小说、侦探小说、学术圈小说、政治小说(或曰主义小说),从而构建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叙事平台,容纳了更多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这完全是后现代主义的杂糅。但在叙事的技巧上,作者却颇为精湛,故事不乏类型小说的流畅,读来颇引人入胜,——虽然,这终究是一种叙事学的实验。剥离类型小说的伪装,蒙克的故事显现,他脱离一个成功数学家的身份、学梭罗而隐居,复又憎恶邪恶的资本主义,乃以个人主义的方式,邮寄炸弹给那些为资本主义摇旗呐喊的知识权贵,从而成为“反人类”的经典,——最终作者证明他写的是一部挽歌之作。
确实对侦探小说无感
皮格利亚的美国之旅,力度直接下降了两个档次。还有就是这个翻译,什么鬼!
不负责的翻译让文本充满的学术话语变得相当费解...
写得喜欢,翻译不行 ,一个大迪克是什么?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