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爱、罪疚与修复的封面

爱、罪疚与修复

[英]梅兰妮•克莱因

出版时间

2017-04-30

ISBN

9787510851308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本书以儿童心理分析为核心,引导我们深入理解儿童心理世界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关爱下一代。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儿童的内心世界,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简介
梅兰妮·克莱因,1882-1960,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被誉为“客体关系之母”和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她的研究重点从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转向了“关系”理论,为理解婴儿早期心理历程提供了重要途径。克莱因的理论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极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推荐理由
《爱、罪疚与修复》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结合精神分析理论,探讨了潜意识幻想、心理发展连续性等关键概念,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儿童心理世界的视角。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梅兰妮·克莱因的重要理论,还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理论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参考。
适合哪些人读
对心理学、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读者
从事儿童教育、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希望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家长和教育者
以及对自身心理成长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章 儿童的发展(1921)
第二章 青春期的抑制与困难(1922)
第三章 学校在儿童原欲发展中的角色(1923)
第四章 早期分析(1923)
第五章 抽搐的心理起因探讨(192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只有确信还有爱的机会,人才会真正表达恨意,这恨意里隐藏着对关系的安全感;当恨意爆发之后,就只剩下真心的爱。 #有婴儿观察的经验之后,会更容易理解克莱因所指的phantsy
已购另一版本,李小龙指定客体阅读
婴儿观察之参考
……只能参考部分 依然无法接纳弗洛伊德体系的人
对粪便或其他不能理解的行为运用了大量精神分析,说实话从我这个外行角度有些牵强,但未必是错的,因为没办法找个婴儿问他你是不是这么想…但一些关于母婴关系、早期焦虑发展之类的研究,值得一读,养好一个婴儿真是伟大的事…那么早期就要面对婴儿的全能投射和自己面对婴儿产生的种种欲求,不是很成熟的人,不要生养孩子
本书是作者零散发表的论文合集,二十几篇文章,说得都是一套机制,本书标题可以直接概括了。案例也不多,又是学术论文那种车轱辘话,所以读起来相当枯燥。
好温柔啊QAQ
书很好,但是翻译真是太有毒了
重读爱罪疚修复,为何克莱因精神分析是一种帝国精分?自然不仅仅在于其布尔乔亚的优生优育和施取生活论上,而更是在于,比起佛洛伊德的俄狄浦斯家长,克莱因的父母,作为个体的终身性精神结构的第一性决定客体,其实就是大英的帝国父亲-母亲的肉身成道——虽然它粗暴对你,不满足你,给你挫折,但是它给予了你的原初满足的安全感——因而,你的任务就不是抱怨世间有多残酷,尽管这可能确实是帝国的真实,但如果你对帝国只有恨,就只能建立失败人格——所以你必须要学会去建立爱的正循环,去从事建设性,去接触各种满足的来源,去修复你因为在幻想中攻击帝国而来的罪疚感。那么,我们只能说,帝国精神分析的任务,事实上只能为消费社会来代为实现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