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1945的封面

中国1945

[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

出版时间

2017-03-01

ISBN

9787509796726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二战即将结束之际,世界格局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处于内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而1945年,则是这一历史转折点的见证。《中国1945》这本书,如同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作者简介
理查德·伯恩斯坦是一位居住在纽约的记者、文化批评家和评论员,曾担任《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的亚洲和欧洲通讯记者,并创建了《时代》杂志北京办事处。他著有《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终极之旅》和《走出忧伤》等书籍,广泛涉猎中国与亚洲话题。与此同时,季大方教授是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专注于英美文学研究,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撰写及翻译了十余部著作。
推荐理由
《中国1945》这本书以其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全景式地展现了1945年这一关键历史时刻的中国。书中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外交关系和军事行动,还深入剖析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背后的政治斗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1945年中国的独特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近现代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对中美关系史感兴趣的读者
对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历史学有研究的学者和学生
以及对历史事件有深入探究欲望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本书获誉
关于中国的人名和地名 /ⅰ
引 言 / 1
第一部 无辜的中国人
第一章 一场罕见的胜仗 / 00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美国调停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介入、中国历来缺乏分享权力的政治传统以及国民党政府的内在缺陷,并令其陷入当时那个时间节点上的两难困境。最终,中国人民做出了他们自己也无从了解后果的可怕选择。
1945年,白宫、国民党、中共三方的外交政策,简直是你追我赶地犯错。美国错在轻信一个傲慢牛仔外交官的判断,一边倒支持蒋介石;蒋介石错在无法放下“赢者通吃”的信条,固执开启国共内战;毛泽东错在一开始低估了中美价值观的鸿沟,进而最终彻底倒向苏联。其实,信仰,何尝不是一种理性的盲目?
平庸之作,应该算普及读物?
侧重于美国在国共关系中的斡旋作用,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大体上把1945年美国试图调和国共矛盾的经过梳理了一遍,立场在白左当道的舆论界算是比较中立公正了,虽然观点上有偏向,但事实基本都列出来了,大体可以看明白一群幼稚天真的自由派是怎么被我党耍得团团转,再跟飞碟打配合,联手丢弃中国的。翻译大体能看明白,但不乏低级错误,比如把德雷福斯上尉翻成“船长”。看完这本或许能大致理解白左的危害一二。
以独立视角剖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中美关系的走向,以及共产党周旋于美苏之间为获得解放战争最终胜利所做的不懈努力,正如书中所说:"中国在1945年的命运最终应该由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决定。"
翻译拉胯。
从老美的视角讲述了1945年美国人在中国的努力和徒然。彼时之美好像今日之我,拿着钱抱着理想四处奔波。为了争取斯大林,罗斯福要抱病一路辗转,坐十天的船到马耳他与丘吉尔会合,再飞七个小时(为避开德军得凌晨三点起飞),再坐车穿过群山到达雅尔塔。而书中对几个老美的描述都很生动,史迪威,赫尔利(被毛蒋耍得团团转xs),马歇尔(后来开展了马歇尔计划的那个人被蒋伤了心)。作者说,如果当时中国没有伟大领袖,美国搞不好会成功。但他们对抗的可是苏联啊!搞不好成功的也是苏联。总之得感谢伟大领袖。
阿美真有自己说的那么傻白甜就好了
在中日战争前四年的大部分时间内,美国继续给日本提供重要的原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 1941年4月,斯大林给予毛泽东又一次强烈打击。他与日本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中他承认日本的傀儡“满洲国”,以此换取日本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虽然蒙古名义上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是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共产党人手中的一些武器不是像其经常声称的那样是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而是向装备良好的伪军行贿买来的。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