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绿色黄金的封面

绿色黄金

[英] 艾伦·麦克法兰

出版时间

2016-11-01

ISBN

978750979535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往往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石。本书以茶叶这一看似普通的饮品为切入点,引导我们思考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深远联系。茶,这一源于东方的饮品,不仅滋养了无数人的身体,更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作者简介
艾伦·麦克法兰,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研究领域广泛,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过三十年田野调查。其母艾丽斯·麦克法兰在阿萨姆地区茶园居住二十年,与茶文化有着深厚渊源。译者扈喜林,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擅长多个领域的翻译工作。校者周重林,茶文化学者,著有多部茶学作品。
推荐理由
《Green Gold:The Empire of Tea》这本书以茶叶的历史为线索,深入探讨了茶文化对全球文明的影响,从茶的起源、传播到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茶叶的种植、加工和贸易过程,还揭示了茶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种族问题,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茶叶历史、茶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全球文明发展历程的读者
对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有广泛兴趣的读者
希望拓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 言 / 7
1一位欧洲女士的回忆 / 13
第一部分 瘾
2 喝茶也能上瘾? / 49
3 玉液琼浆 / 6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先鼓吹一通茶叶如何对健康有益,英国如何开始离不开茶叶。由于中国的傲慢和茶商的贪婪不得不征服中国。这就是一部英国近代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史,美其名曰:文明人压服未开化人的一种天然冲动。整篇不谈侵略,而是如何鼓吹英国在中国如何向印度移植茶树,以及在印度如何利用科学高效管理方法制茶
本来以为是茶叶版的甜与权力,其实是民科版的…阿萨姆邦的部分确实很棒,材料也非常细致,但是英国人的种植园理想放到中国,就成了版纳没人爱的大益…好多关于消费的值得深挖…
像几篇长篇报道拼凑起来的感觉。
作者把阿萨姆邦叙述为茶叶帝国发展的中心,主要讲述作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人怎样需要大量的茶叶,怎样提高自身品味,全书并没有看到多少值得学习茶叶方面的亮点,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产茶饮茶的茶叶大国,作者也是很好意思写出英国人将中国的苦力军运输到阿萨姆,为其种植茶叶,然后大言不惭的说英国是茶叶发展中心大国,其中更有一段看的让人气愤,讲述英国人如何将制造出的鸦片贩卖给中国以换取中国的茶叶,从而导致中外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人民,看到这我很愤怒!
人类学大牛写的一部关于茶叶成为全球饮料之王的前世今生。作者没有大套路的深入分析和详细剖析其中的社会人文的前因后果,而是你点到为止的有所涉及。看得出来作者和阿萨姆邦的深情厚谊是植根于幼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全书更像是随笔回忆录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至少通过表层的梳理让读者明白了之所为茶叶能“影响时代进展,成为不同文化、国家甚至整个时代潮流”的重要原因。翻译有译有校诚意足够,作者写作也较为灵动生活不似学究,文字读起来很轻松不厚重,有进一步了解茶的阅读兴趣,阅读本书是十分愉快的阅读经历。推荐。以上。2/96
食物的背后是商业和奴役,或者说是一个个人
第一章就差点让我放弃,后面内容没有太多可取之处,作者只是对印度茶业熟悉而已,很多事情并没讲述清楚,还不如之前看的甲骨文的茶叶大盗
故事围绕着作者出生地—印度阿萨姆展开:茶叶作为健康食品,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丛林,猴子早于人类发现了这一神奇植物的益处,将茶树沿着阿萨姆邦—缅甸—中国西南部的方向传播,茶饮经唐宋流行于东亚,大航海时代传至欧洲,1773年波士顿自由之子扔进大海的茶叶产自福建,为了购买茶叶付出大量白银的英国人一心想要国产替代,1835年意外地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茶树,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改进工艺,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打败了中国茶叶,将茶叶的生产成本从11便士降至3便士。本书文风略杂散,对于茶叶流行的某些解释也未必禁得起推敲。喝白开水一样消毒杀菌;英国人喝的咖啡,或许是因为东印度公司控制不了货源才被迫转向。
好气!为什么要买这本!我以为作者会写的内容他都没写,文不对题,毫无条理,信口胡诌,胡说八道。第一,既没有按照时间脉络,也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结构,可以说是毫无结构非常混乱的布局了整本书。第二,引用了非常多的该引用的不该引用的别人写的东西,这本书要是篇论文,百分之百过不了查重这一关。第三,过于深化茶叶的功效,在这本书里,茶叶简直被作者夸成了长生不老药,有些地方让我以为这是传销手册。综上,垃圾,别看。
写的一般吧。算是一本科普性的书籍。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