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哈佛中国史4的封面

哈佛中国史4

[德] 迪特·库恩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508665009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宋朝是一个独特而辉煌的时期。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佛中国史4》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宋朝,感受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
作者简介
迪特·库恩,德国著名汉学家,1946年出生于英国剑桥大学,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美术史所和柏林大学任教。他专注于宋史研究,尤其在物质文化史与科技史方面有独到见解。现任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教授,主要著作包括《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宋王朝——从其文化看一个新社会的形成》等,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推荐理由
《哈佛中国史4》通过12个章节的深入剖析,全面展现了宋朝的历史画卷,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角度,揭示了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和多元面貌。本书内容详实,论述严谨,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宋朝的兴衰历程,还能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
适合哪些人读
对宋代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读者
从事历史研究或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士
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推荐序
中文版总序
导言
第1章 混乱的时代
禁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比陆威仪写的前三卷好了不少,至少从注释和参考文献看,库恩基本功很扎实,读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国内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了
大概我还太无知,看的有点糊涂……kindle的一个缺点就是不能有效地翻到前文再对照着看。宋朝惟二的缺憾是军事上的弱势和对女性的禁锢吧。
北宋南宋,按照之前我的理解是京城在南北。这本书里面解读更深,提到了地缘经济格局的转变。
在宋以前的中华文明表现为不断向外进取、兼容并蓄,在与不同文明文化的碰撞中,中华文明显得更加从容且自信,迎接着佛教、异民族的一波波挑战,但是从宋代以后进入所谓近世中国,由于外部国际环境的紧张,中华文明逐渐转向内敛,这从“中国”名称就可窥见一斑。尽管在先秦就有“宅兹中国”的铭文,但是当时很少有人会以中国人自称,更多以所处朝代代称,如汉人、唐人。 宋代大儒石介作《中国论》开章明义“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地之中者曰中国,居田地之偏者说四夷,四夷外也”,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之所以宋儒创建以内省为主的新儒学,开始重视道统,强调夷夏之防,实则是对周边世界强烈不安和对自身文明的不自信。从天下观到中国论的思想变迁,可以从中窥见宋人是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外部世界,更由此映衬出他们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作者绝对是个宋粉,用大量溢美之词描绘宋朝务实、世俗、理性的氛围,这是宋初审慎的制度安排和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还给妇女等弱势群体一定的制度和主流思潮所抨击的权利。
比前三本写得好多了,思路清爽很多。很特别的是,作者把辽和金以及西夏并列与宋朝一起叙述和对比,让我对宋朝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很好看。唐朝灭亡之后,“中国”便不再自信了。
宋代科举兴盛,士大夫代替了世家大族,儒家思想兴起,外交主要是和谈,岁供带来了发展空间,城市繁荣,农村土地私有,科技发达,金融发达(借贷,交子,会子等)。作者是宋粉无疑。
值得反思的一段历史,对其间几次变革的过程有了描述,但遗憾的是对变革失败的原因探讨的太表面。史实部分的内容这本算详细的,其他的文化社会等的描述不是重点,略读即可
就算看进去了吧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