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凯南日记的封面

凯南日记

[美] 乔治·凯南

出版时间

2016-11-01

ISBN

9787508664491

评分

★★★★★

标签

政治

书籍介绍
冷战时期,世界格局动荡不安,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凯南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一位外交政策制定者的内心世界和决策过程。通过阅读凯南的日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他个人的成长轨迹,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作者简介
乔治·凯南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外交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对苏联遏制政策有开创性贡献,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1946年,他作为美国驻苏联代办,向国务院发送了著名的“长电报”,深入分析了苏联内外政策,并提出了被美国政府采纳的对苏长期战略。弗兰克·科斯蒂廖拉,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冷战史教授,著有《罗斯福丧失盟友:个人政治如何促发冷战》等多部作品,深入研究冷战历史。
推荐理由
《凯南日记》以乔治·凯南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背景,详实记录了他在冷战时期的重要外交决策、个人生活、思想变迁以及对世界政治的深刻见解。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外交家的回忆录,也是一部思想史,对于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外交政策以及国际关系具有极高的价值。
适合哪些人读
对冷战历史、国际关系、外交政策感兴趣的读者
对乔治·凯南及其思想感兴趣的学者
对个人成长、人生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世界政治格局变迁的普通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要事年表 005
主要人物表 011
凯南生活和写作之地 019
序 言 027
编者说明与致谢 05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位策士的哀愁。。。
铁幕
翻译的可以,内容无惊喜。
读到尾章,一百零一岁的凯南瘦弱地靠在床上,平静地闭上了双眼,感觉很是心酸。通篇写满孤独绝望和挣扎苦楚,既对华盛顿政策和世界格局,也有自己的人生。老派的保守主义者,对人性本质的悲观和否定几乎造就了其理论判断。有很多政治观点不能认同(种族、性别、美国主义),但凯南一生的理性和勤勉确实令人折服。遗憾其理论和诉求,如今依旧被忽视和误读。
乔治·凯南总是梦想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富有影响力的人,他在日记里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我希望有一天,当我走过美国国务院的环形回廊,那些廊上的柱子都会因我而颤抖。” | 美国人总是觉得,一个人有能力做这件事,就代表他可能会做这件事,所以为了防止他做这件事,美国人要先下手为强
封面的catch phrase不太对,不是和美国告别,而是向现代性投降,和孤立主义再见,对个人生活的困境持续发起挑战
双面人生
凯南先生并不爱俄罗斯人民,只是 沉浸在自己是他人的救世主的幻想中,挺符合那个年代西方精英的思维。 他的日记有种日漫高中生的调子, 生活中就两件事,拯救世界和谈恋爱。但最终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能改变。
起初想读这本书是因为凯南是“遏制战略之父”,是他提出了冷战的长期战略,值此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刻,了解美国遏制战略是如何形成的,也许会对理解当今的情况会有所帮助?读完既失望又满足。失望是因为整本日记对于遏制战略着笔甚少,作为职业外交家,凯南对于政策制定过程可说不着一字。满足是因为通过日记,我认识了一个博学多识、观点犀利而与众不同,又带有忧郁气质的人,我喜欢他。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