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寻求富强的封面

寻求富强

[美] 史华慈(BenjaminI.Schwartz)

出版时间

2016-07-31

ISBN

9787508659664

评分

★★★★★

标签

思想

书籍介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政治动荡,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使国家富强。严复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寻求富强》一书以严复的思想为主线,展现了中国近代思想变迁的全貌。
作者简介
史华慈,美国著名学者,生于波士顿东部犹太家庭。1934年进入哈佛大学,后获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教授。他在哈佛大学任教,开设中国近代思想史讲座,并成为勒罗伊·威廉姆斯讲座教授。史华慈以其博雅和睿智著称,被誉为“学者的学者”和“反潮流”人物。他的著作广泛涉及传统中国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当代中国政治等领域,为学术界提供了权威性论述。此外,他还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中国研究专家,如孔飞力、柯文等。
推荐理由
《寻求富强》是一本系统探讨中国近代思想变迁及其对国家富强道路探索的著作。通过梳理严复的生平和思想,本书深入剖析了19、20世纪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严复如何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来寻求中国富强之路。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展示了严复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深远影响。
适合哪些人读
对近代中国历史、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学者
希望了解严复思想及其对中国影响的研究者。此外,对于对中西文化比较、社会政治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脑图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早年时代
第三章 原则宣言
一 思想领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好!
作为未曾进入帝国核心决策层、但亦可算作当时中国知识阶层代表人物之一,严复的思想历程、问题意识和对于国家前途的解决方案的思考,应当是占据了当时广大士人阶层的主流地位,而他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推崇(基于对自由主义的有意曲解)等思想路径,似乎也是日后“救亡压倒启蒙”的思潮的先声;而最后他在心灰意冷中回归到道家虚无主义的冷寂但熟悉的怀抱,其一生的经历恰似中国近代以来诸多挫折和失败的个人缩影,更令人无限唏嘘。
一本真正的比较史学的著作,并且是在最大范围内进行的比较
非常好的书,系统梳理了严复思想上的演变史,并通过对其译著的述评点出了严复对于孟德斯鸠、穆勒、斯宾塞等西方思想家所阐述的西方思想的误解。严复抱着寻求西方富强秘密的心态前往彼时最发达的英国,实地调研观察英国社会并如饥似渴地阅读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著作。他将西方富强的秘密归因为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民众的活力,即开明的个人主义,并能将个人活力导向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热心公益精神。这自然不能算是错,但正如史华慈教授所言,严复没有看到儒家最核心的“礼”和孝道对于中国积贫积弱的影响,并且他提倡的个人自由仍然是更偏向于为强国服务而非作为目的本身。但也正如书中所说,被西方浮士德精神狠狠羞辱了的非西方学者很难注意到隐藏在富强后面对于个人价值和自由目的论的思想根基。严复后来失望了,但今日重读他的思想仍然是热的
放在工具主义框架下的解读早已被中国学者批驳,但我也根本想不出什么新的东西。。。
严复在西方思想中发现的秘密: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活力,将之服务于集体目标的热心公益精神。
严复是一个翻译家,一个思想家,但是,他不能算是一个实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可他始终和现实政治保持距离。1898年的戊戌变法,他基本上是一个局外人。到了晚年,经历过袁世凯复辟,严复选择归隐田园。这时的严复,听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整个西方世界带来的灾难,也开始反省自己一生的思想,重新看待东西方思想上的差异。
在史华兹看来,斯宾塞是严复的“众神之首”,前者实际上规定了严复的思想基调。这一方面表现为社会进化论,一方面也在于将进化看作一个循序渐进,不可(由革命等)骤然打断的过程。严复一生的思想和行动走向,大致可以从这两个侧面把握。 在进入严复的思想世界的时候,有史华兹这样的学者作为导读,真是幸事。他在大部分的篇幅都贴着严复的思想脉络,然而在最后又有一个跳脱和超越,这有点让人想起孔飞力,真了不起。 如果翻译再靠谱一点就更好了😂
严复和林纾绝对是当时翻译界影响最大的两个人,虽说信达雅的信都没达到却都掀起了一个时代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