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爱与数学的封面

爱与数学

[美]爱德华·弗伦克尔 (Edward Frenkel)

出版时间

2016-02-29

ISBN

9787508658070

评分

★★★★★

标签

科学

书籍介绍
在《爱与数学》中,作者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将数学与日常生活、历史、哲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交织在一起。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到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从数学的抽象世界到其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之美的窗口。
作者简介
爱德华·弗伦克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教授,曾在哈佛大学任教。他在数学领域发表80多篇论文,并在世界多国巡回演讲“朗兰兹纲领研究”。其作品深受网友喜爱,演讲视频点击率超百万。此外,他执导并主演电影《爱与数学的仪式》,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数学家的浪漫,为观众带来全新感受。
推荐理由
《爱与数学》以生动的叙述和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数学的各个领域,揭示数学之美及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作者通过对数学概念、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的描述,不仅让读者领略数学的奥妙,更启发人们对数学和科学的热爱与探索。这本书适合对数学、物理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对科学史和理论探索感兴趣的读者。
适合哪些人读
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1. 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希望深入了解数学概念及其应用的人士
2. 理工科学生,希望通过本书拓展知识面,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做准备
3. 对科学史、哲学、艺术感兴趣的读者,希望通过本书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4. 广泛的普通读者,希望通过本书领略数学之美,增进对科学的理解。
书籍脑图
目录
序 言 VII
导 言 XVII
第1章 神秘的怪兽 001
第2章 对称的奥秘 011
第3章 第五道题 02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也许我更应该提醒大家的是,某些内容一时看不懂其实无伤大雅。我在从事数学研究时,有90%的时间会有不甚明白的感觉,所以,不必紧张,欢迎来到我的世界。困惑(有时甚至是挫败感)是数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范畴化,集合论转换成范畴论,关注:对象的内部到对象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的转变。向量空间是数值的范畴化,层是函数(赋值规则)的范畴化。函数式编程的基本概念就是范畴论的例子
数学的部分讲得好,这个学霸的人生实在太让人焦虑了……
从对称入手,数论 - 伽罗瓦群 - 几何/拓扑 - 流型 - 黎曼曲面 - 电磁学 - 量子物理 - 弦论。原来买来是准备给宝宝科普数学的,结果自己被科普了。特别推荐。最后那个爱与数学的公式也很美,两个主体缠绕、互信、并在深度上建立共识。这不就是爱吗
阅读本书就像跟一位牛逼的数学教授对话, 既有干货也有故事。虽然里面有大部分关于数学的内容我不是很好理解,但至少让我简单了解到了关于群、李代数、数域、黎曼几何、弦论等方面的知识。给四星,三星半内容,多半星来自我对数学的热爱!
全书中只能看懂八卦
数学,我永远的痛
Frenkel是认真地想为大家科普朗兰兹纲领,勇气可嘉。很多地方他也知道不可能讲清楚就胡过去了;还有那种跳脱的章节,上一页还在讲什么是函数,下一页就是伽罗瓦群的表示……在普及数学这方面,丘成桐的《我的几何人生》要成功得多,当然朗兰兹纲领也确实是比微分几何难科普得多。Frenkel用心良苦,只可惜收效甚微,我一个数学本科也是在身旁数学博士的详细注解下才略懂了一二,可想而知对于广大读者而言这里面的专业知识有多么难消化
苏联时期莫大不知道它排犹会导致多少优秀的科学文化人才流失吗?没有包容的环境,单靠封闭的自我的狭隘的管理方式,一个地方的科学文化事业只会走向衰败。多少像Edward Frenkl这样的俄国天才数学家最后移民去了美国啊?那么更大数量的被压迫的人才没能出国从事研究,他们又去做了什么呀??
不是我不想评分,只是我没看懂。
作者表述的是他的数学探索历程,以及得到诸多数学家无私的帮助的奇妙历程,这就是所说的爱。虽然涉及深奥的朗兰兹纲领,但写的生动有趣,翻译的也达意,读来颇有趣味性。 中国现在有这样氛围培养有数学天赋并热爱的孩子,扶持他们一路走进数学的殿堂吗?怕是很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及浮躁的逐利心态,很难浮现出这样故事。这必然造成我们可以在工程应用通过勤奋获得进步,但在基础科学上,很难有大的突破。 苏联科技底蕴深厚,尤其数学人才众多。但由于国家体制的落后直至垮塌,多少励志献身数学的人才无用武之地,甚至遭到歧视放逐,最终大好的科技红利拱手送给美国,促成近代以互联网,航天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繁荣,令人深思,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谁丧失人才,必将失去先机。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