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汉帝国在巴蜀的封面

大汉帝国在巴蜀

饶胜文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50348079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政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历史命运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大汉帝国在巴蜀》这本书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充满英雄豪杰和权力斗争的时代,感受蜀汉政权的兴衰荣辱。
作者简介
饶胜文,1969年出生于湖北孝感,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北平)人文学院。他热爱历史,尤其关注兴亡大势和治乱兴衰,以“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自娱,致力于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研究。著有《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和《大漢帝國在巴蜀》两部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推荐理由
《大汉帝国在巴蜀》这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蜀汉政权的兴衰历程,从刘备称帝到诸葛亮北伐,再到蜀汉的衰落。作者不仅分析了历史事件,还探讨了历史人物的政治、军事和战略决策,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三国历史、政治学、军事学感兴趣的读者
对历史人物评价和战略决策分析感兴趣的读者
对蜀汉政权及其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楔子1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1
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20
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 4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表面上是《隆中对》在战略层面的失误导致孙刘联盟合作破裂,实则归根到底是蜀汉一直没有解决好政权正统性和权力来源合法性的问题~由此导致刘备虽然为帝室之胄,但囿于时局变化导致立国不正,只得不断征伐曹魏来维持和笼络人心。只是在种种努力之下仍旧敌不过《亡国论》一文,最终后主在成都不战而降,甚至不如刘璋来的体面~
有意思有意思。
开篇就论述了《隆中对》的得失,从中就可看出蜀汉政权的政治局限性,“跨有荆益,北伐中原……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只是军事的战略目标,复兴汉室究竟是献帝的汉还是刘备的汉没有说清,从而造成了刘备称帝的合法性问题。在这种局限性之下蜀汉也只能屯居巴蜀一州之地,诸葛亮六次北伐也没能走出去。之后蜀汉也就在飘摇中走向了末路。 本书对诸葛亮的溢美之词太多,有作者的一些主观性在,但本书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对于了解三国历史值得一读。
政治、战略、军事,非常现代的写法,不知李德哈特怎么看。。。三国里最不喜欢的还是蜀汉,刘备挂羊皮卖狗肉,当面一套背地一套,诸葛亮虽有谋略,后期却偏执一段,穷兵黩武,汉朝在他心里到底是个实体,还是早已成为挥之不去也不能挥去的执念?
想要从政治方面了解蜀汉的建立及灭亡可以读一读此书,不过书中作者有些言论有马后炮嫌疑,读者还是应有自己的判断。另作者讲刘备应该帮刘璋打汉中是认真的吗?这也太抽象了。再另我是彻底服膺与丞相的独特魅力了。
缜密扎实,视野开阔,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的分析颇多启发。下手晚了,甚是遗憾。再次和三国题材错过,怨念。
可惜罗贯中死太早,要不然诸葛亮骂死王朗可以参考一下夏完淳骂洪亨九一节。不过王朗是由曹操征辟的,杀伤力可能不足。
综合来讲风格严整,逻辑也比较严谨,但有些地方的分析仍然不敢恭维(这个也要看个人对史料的解读包括文段的语境),语句有点啰嗦,感情色彩化的文段有点多,整体读下来还好,在蜀汉政治研究里的学术著作中也许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个人印象深刻处有三:1.《隆中对》是完美的军事战略而不是完美的政治战略,其核心“汉室可兴”表述不明——这既可以是刘备效光武兴自己的汉,也可以是兴汉献帝的朝廷。刘备在现实里走的第一条路,可因世人多认可第二条,所以常打着第二条名义行第一条之实。但刘备夺益州时被看出其个人野心,遂遭很多人厌弃(尤其是盟友孙权和益州土著),埋下很多祸根。2.襄阳之战,刘备方得意忘形,孙权方脸都不要了,只有曹老板打出一系列骚操作,其政治和谋略水平高出孙刘好几个档次,可惜很快就死了,留下个平庸的儿子。3.那些看点地摊文就黒诸葛亮的喷子,你们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来讨论了蜀汉政权的兴亡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