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的封面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

[美] 迈克尔·托马塞洛

出版时间

2017-07-11

ISBN

978730321788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然而,这本书提醒我们,人类思维的发展并非仅依赖于个体的力量,而是与我们的社会性紧密相连。它揭示了人类思维是如何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以及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对人类思维的影响。
作者简介
迈克尔·托马塞洛是美国著名发展与比较心理学家,德国马克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院联合院长,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系荣誉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名誉教授。他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心理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被誉为当代最权威的发展与比较心理学家。他关于社会认知起源的研究,开创了发展心理学与灵长类认知研究的新视角。托马塞洛曾获多项学术大奖,包括德国国家科学院、法国让-尼科奖等。
推荐理由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个体主义导向到现代的集体意图和社会性成分。书中不仅揭示了人类合作性和交流方式的演化,还强调了社会性成分和交流成分对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作者从哲学、心理学和演化论等多个角度出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的人类思维自然史。
适合哪些人读
对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人类思维发展和社会性因素的学者
希望了解人类思维演化过程,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的个人。
书籍脑图
目录
【全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共享意图假设
第二章 个体意图性
认知的演化| 像类人猿一样思考| 服务于竞争的认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翻译加大了阅读的难度,结合作者在心理学会上做的发言比较好理解
译文比较流畅,但错漏甚多,译者看不懂的地方干脆就跳过去了,这种做法严重不当
eeks,居然论文一样,面向普通人的书为什么要用学术语言来写呀?翻译校对都很差。通过人类跟类人猿的比较来解释为什么人类有人类的思维方式,人类可以为共同目标而学习,社会性是人类思维重要形成条件。但是我觉得,只跟类人猿比得出的结论经不起推敲呀,把婴儿扔进狼群那样的另一种社会型群体动物,可以得到一个狼的思维方式的狼孩。
人类与猿类区别是人类的集体认同和社会规范。不仅是二元视角,我知道你是否在监督我,而是社会层面的规训和自我驯化。
翻翻,感觉不是很清晰
从表征,推理和自我监控的交流演变,分析人类进化过程中合作的发展。 人之所以和其他动物不同,很大程度是因为能从其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有着其他动物没有的共情与合作的能力。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真的应该看一下,虽然人类确实少不了资源争夺的部分,但正是这种共情与合作的能力使我们与众不同。
人类在演化过程的某个阶段开始要应对复杂合作任务,这需要多主体ABM。但是!复杂任务不意味着要复杂模型解决,相比起需要n维的心理状态转移矩阵➕心理-运动状态转移矩阵,是不是很多时候靠行为主义那套逻辑就能搞定呢?总而言之,对于任务输出的比较研究很难推理出关于计算模型的差异,输出-算法之间的相关性屏障是老问题
所以整本书都是为了说共享意图么?读的满头问号。
“它们建立在一般认知过程的基础上,但却具有文化建构的实体体现。”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