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狄吉尼斯·阿克里特的封面

狄吉尼斯·阿克里特

[拜占庭] 佚名

出版时间

2017-09-26

ISBN

978730128596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英勇的人物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而《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与冒险的古代世界,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英雄的诞生和成长。
作者简介
刘建军,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他专注于欧美文学教学与研究,出版八部学术专著,如《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论》和《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等,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刘教授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对西方文学传统有深刻见解。
推荐理由
《狄吉尼斯·阿克里特》是一部结合了历史、爱情、冒险和战争的叙事作品,它通过讲述巴西勒这位边境之王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代世界。书中描绘了勇敢的战士、忠诚的爱情、深刻的友情以及复杂的政治斗争,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信息,还通过人物的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对于喜欢阅读历史小说、追求精神成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适合哪些人读
对古代历史、英雄传奇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浪漫爱情故事和冒险故事的读者
追求精神成长,希望从历史人物的经历中汲取智慧的人士。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第一次读史诗,我觉得翻译的节奏真好,每段韵脚读起来很上口,让我充满想象和画面感。太有趣了,尤其是那个直译的达令!哈哈哈!
刘教授的功课做的还是不够啊。一直咬定拜占庭的建国皇帝是“亚历山大大帝”,完全曲解了《拜占庭文明》p228。版本概况有一段也是机翻。正文翻译还算流畅,拜占庭史诗比西欧中世纪史诗有意思。
每个恋爱的人都是爱的奴隶。爱火一经点燃将烧掉一切理由与规矩,被爱火点燃的人就像着魔,无法逃脱,无论巨大的财富和显赫名气都没意义,因为那意识刚一唤醒,立刻会被爱窒息。
翻得像打油诗,但这诗本身就没什么正经内容。主要故事就是主角巴西尔暴力娶亲、强奸民女、草菅人命、虐杀动物、偷情完了杀死情人来洗刷名声,再加上一堆上帝恩典之类的说教。堂堂东罗马,还不如日耳曼蛮子像个人
用了很多荷马史诗和圣经的典故。这就是拜占庭:用柔弱的东方密教式的魅力统治世界。
译者把拜占庭帝国的创始人搞成了亚历山大,说中世纪希腊文化的中心包括亚历山大里亚……简直没谱!这里头的英雄放到现代肯定个个是变态杀人狂,可是只要不杀亲家人,贵族之间该打就打,该爱就爱,半点不受影响。作者一讲到嫁妆和仪式排场就洋洋洒洒,是古典史诗的风范。狄吉尼斯位这“边境之王”简直太low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又喜欢迁怒别人。最后“英雄死于破伤风”大概影响了田中芳树?
9~10世纪的东罗马史诗,主角原型似乎是马其顿王朝的巴西尔一世,文中主角被皇帝赏识一段不知道是不是和历史上巴西尔一世被皇帝从底层发掘有关,但全文都没有涉及到历史,一直以主角父母、主角与妻子的爱情和主角大战各类鬼怪为主线,倒是有种边境游侠的味道,文风偏向荷马史诗,情节很流畅,但没了预言性和历史性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不止一次见过这史诗的名字,往往和《熙德之歌》,《罗兰之歌》,《伊戈尔出征纪》并列,作为中世纪基督教世界史诗代表。译者已经很努力地写介绍,做注释,凑韵脚了。然而……还是觉得不够。原著故事情节是虚构,明显没熙德,罗兰和伊戈尔有感染力。而虚构又不如《乌古思可汗传》这种人群起源史诗有想象力,太实际,结果基本就是杀与艹之歌,再赞颂几句三位一体啊!从英文转译,译者写了介绍历史文化背景的长长前言,但对诗歌本身语言艺术却没怎么提。译者本人还是文学专业出身,不提这些说得过去吗?译文语言整体还可以,但实在有些地方太顺口溜,导致全文语体反差很大,不知是否跟英译本走的。按说同时汲取了古希腊和基督教养分,拜占廷即便是民间史诗,俚俗到这个份上也有点不可思议。还没说完的我发条广播。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