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结构之后的路的封面

结构之后的路

托马斯·库恩

出版时间

2012-01-31

ISBN

9787301198636

评分

★★★★★
书籍介绍

《结构之后的路》内容简介:过去五十年里,科技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当属托马斯•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而这部《结构之后的路》是库恩去世前重要文章的结集,《结构之后的路》体现了库恩晚年思想的发展,是对《科学革命的结构》观点的拓展与反思,并对于对他理论的一些批评和误读,作出了回应。书末还收录库恩去世前一年所进行的深度访谈,是库恩学术生平的极好自传式材料。

托马斯·库恩,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学家

目录
前言 编者导言
第一部分 重审科学革命
第一章 什么是科学革命
第二章 可通约性,可比较性,可交流性
第三章 科学史中的可能世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只能说读不懂,如果前面也像后面访谈一样说人话就好了。 读不懂还是因为我没有进入这个语境。
可以。“《结构之后的路》内容简介:过去五十年里,科技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当属托马斯•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而这部《结构之后的路》是库恩去世前重要文章的结集,《结构之后的路》体现了库恩晚年思想的发展,是对《科学革命的结构》观点的拓展与反思,并对于对他理论的一些批评和误读,作出了回应。书末还收录库恩去世前一年所进行的深度访谈,是库恩学术生平的极好自传式材料。”
比库恩早期著作清晰
实际上库恩写完《结构》之后就不关心科学史的事情了,在收入本书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他的核心概念从“范式”的转换,变成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解释学问题,因此他显得更像一位分析哲学家。宏观方面来说,科学体系的替换变成了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微观方面则试图落实到具体的一个人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前半回顾写作过程为理解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建议;后面访谈讲了很多求学经历,找教职收研究生开学术会议等八卦。
读了一部分,参考书。对《结构》是挺好的补充。
范式之美在于对立。对立不是垂直的,而是一个对立的大系统,呈现耗散结构。
岔路很多,但都不好走。有深入探讨进化论隐喻的——这一点已在《结构》69年后记中体现;有对自己概念的细致修订;更有向语言哲学方向的倾斜——这一点倒让人有些始料未及,作为科哲“历史主义转向”以及科学社会学的干将,他却似乎并未沿这条路深入走下去。用disciplinary matrix替代“范式”,用“不可翻译性”替代“不可通约性”,引入“词典(lexicon)”...英文书名用“since”而不是汉译的“after(之后)”,应是有其细致考量的——他从《结构》而来,但多少已不同往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