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的封面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

[日]浅野裕一

出版时间

2020-04-30

ISBN

978721422418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的本质。本书《古代中国的宇宙论》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古代,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古代智慧的深邃,也启发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反思。
作者简介
浅野裕一,日本东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科教授,文学博士,专注于中国哲学研究。他出版多部专著,如《黄老道的成立与展开》、《孔子神话:儒教作为宗教之形成》等,深入探讨中国哲学及文明。另一位学者吴昊阳,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专注于东洋史研究,译著有《陶瓷:粘连文明的泥土》。
推荐理由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全面介绍了古代中国对宇宙、天地、人类和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思考。通过各个章节的细致分析,这本书揭示了古代中国哲学、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思想精髓,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古代宇宙观。
适合哪些人读
对古代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对宇宙生成论、宇宙观、文化传承等领域有研究的学者
希望了解古代中国人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读者
对哲学、历史、文化交叉学科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上天、上帝信仰的性质 1
第一节 《诗经》《书经》中的上天、上帝信仰 1
第二节 墨家的上天、上帝信仰 8
第三节 儒家的上天、上帝信仰 1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从宗教和哲学的角度去解读为何现代科学没有产生于中国。作者认为中国的宇宙观是以儒家、墨家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的观念与充满神秘主义气氛、以道(或太一或恒)为万物本源观念的结合体,前者对于自然的探究是漠视的态度,而后者认为世界源于非理性的“无”,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无法理解自然的。然后作者也大约讲了现代科学起源的西方背景,并对两者进行对比。从逻辑上来看作者的理解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落到一些具体问题上却又有那么写不可靠。脱离社会和经济的大环境,仅从哲学和宗教角度来理解容易出现一些失真的情况,依然使用汉字的我们也不能保证对于文献本身(尤其是非传世的出土文献)的彻底理解。
作者从宇宙论的角度出发,最终目的是探讨(古代)中国为何没有孕育出科学文明? 因此,整个文章(书)而言,在论述的过程上,(对于普通读者或者说不是该领域的读者而言)论述有点拖沓,繁杂,但也有不少有趣之处,如对«老子»的成书的考究。(不是做专门研究的,不做对错的评判。) 最后一章,探讨中国没有孕育出科学文明的原因,也是整本书的亮点之一。作者对中西方的哲学思想做了比较,但不知是篇幅限制,还是作者惜字如金,并没有完全展开来说,就大海起了浪花,又一下被拍掉了。作者认为中国的宗教与自然无法独立发展,是被政治绑架的,自然观也就被用来解释人类的精神性和伦理性,(从而导致中国未能孕育出科学文明)。从思想上,对该论题进行了探讨,让人颇受启发。
观点有点偏激。
道家的宇宙生成论淡化人格神的因素,提供了一种形上思维。 儒家的思维是人类中心的,因此对自然的兴趣较弱,故而产生不出现代自然科学 道家的思维是批判文明,虽然其宇宙的起源很多都是物质性的,但是总是带有一些神性,无法像古希腊一样作为纯粹物质来研究。 对于出土文献道家宇宙论的分析客观,其余要么太浅要么太大
对文献的许多解读受到了“名词实体化”的影响,这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更不用说06年的写法好像是70年左右的
同样是写上古中国的宇宙论,比《成神》写的通俗易懂,研究方向更明确,读起来也没有日本学术著作通常那种的磨叽,前面四章通过引用近期考古资料来分析还是值得称赞的,遗憾的是作为结尾的第五章结论下的很牵强很勉强,甚至马后炮,逻辑上不对(就因为不是沙漠一神教,并且没有所谓的希腊科学自然观,就没法孕育出科学文明?怎么看都不搭),除此之外整体上还是给人不少启发,对于《恒先》,《太一生水》的解读让人浮想联翩
如同最基础的科普读物。
精华在最后一章,意外解决了一些我读《儒教与道教》中的一些困惑,而且它的思路倒是可以延伸到当下的本体论、多物种的理解去。我们熟悉的二元对立模式,看似是从笛卡尔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来的,象征根源却来自更早的沙漠一神教。神创论与机械自然观的合一,开启了西欧近代科学文明,这个时候更为对立。另外,还有第三种道家式世界观,但对世界冷眼旁观,并不介入。回到中国,没有连续的创世宇宙,一般宗教的“神-先知-圣典-神职人员-信徒”这个链条,到了先知这一步就被垄断了,对天、宇宙、自然的认识构不成科学哲学,更没有诞生神创论和机械论自然观。读思想史,并不是说人人都按照那样思考,而是说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可以相互建构,大家的思考可能在其他时候出现过,同处一个模式,因此存在“观念十年一变,思想百年一变,思维千年一变”一说。
读了,感觉一般,没有什么新意。06年出版的书,20年才翻译过来,感觉学术价值不大。其中,楚文化诞生了宇宙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对立,有新意,也可以看到日本学者对此的视野与眼光。
2021.7.22 读毕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