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死亡哲学十二讲的封面

死亡哲学十二讲

杨足仪

出版时间

2015-09-01

ISBN

9787210072027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死亡始终伴随着我们,然而我们对它的认知和态度却千差万别。面对生命的终结,我们既充满好奇,又感到恐惧。本书通过十二个章节,引导我们思考死亡的本质,探索生命的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死亡,学会珍惜生命。
作者简介
杨足仪博士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专注于心灵哲学与科技哲学的研究。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死亡哲学》、《心灵哲学的脑科学维度》和《西西弗斯的石头》等,这些作品深入探讨了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学者,他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
推荐理由
《死亡哲学十二讲》一书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人类对死亡的认知,从原始社会的信仰到现代医学、法律、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解释,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死亡的全面画卷。书中不仅深入分析了不同文化、宗教和哲学对死亡的看法,还探讨了如何正确面对死亡,培养正确的死亡观,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思考。
适合哪些人读
1. 对哲学、宗教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2. 关注生命意义、寻求人生价值的青年
3. 想要了解死亡知识、培养正确死亡观的读者
4. 面临生命困境、需要心灵慰藉的人士。
书籍脑图
目录
目 录
导论 生生死死说生说死
1.死,猜不透的谜
2.死亡:人生的必修课
第 壹 讲 死亡的惊异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关死亡与死亡文化的种种…… 前半部分分析的很到位,后半部分就越来越过于“主旋律”化了,感觉像是作者为了政治任务而不得不妥协一样。 总体评价,不及耶鲁大学的那本12堂死亡课
内容很丰富 哲学没大有
前半部分尚可,后半部分画风奇怪,像爱国爱党爱社会教育课本。
不该叫死亡哲学,只是死亡知识大杂烩
学习死亡,并不是让人们一定要死去,只是在不得不死的情况下,教人们如何做到更好的死,死得有尊严,有意义。当生与死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尽力的活着,因为活着才有希望。于是,学习死,也需要我们学习在面对死亡时的坚强与勇敢。如果我们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不留遗憾地做到最好,死亡就没有任何可怕的了。
我个人觉得是对死亡的一种认识,入门,宗教,神话,信仰,形式都有介绍。
各章质量良莠不齐,本以为是从后几章扩充成一本书的,翻到后记一看,嚯,后几章根本不是这作者写的。向鹭娟和李娟仙写的几章还像样子,但出版项里压根没这俩名字;其他章节奇差无比,散漫无法,几处人类学社会学的常识性错误,还喜欢加几个图,是希望让表面上显得充实?
关于中西方的死亡神话、死亡态度、鬼魂之说、死亡的一些权利与伦理问题都作了详细介绍。参考资料非常丰富,内容广博。但是思辨意味不强,作为“哲学”类书籍不够深刻,甚至还穿插了一些主流价值观说教。
也曾想过面对亲人去世应该是什么反应但是一直想不出答案,真正发生的那一天我的反应竟然是找一本书来试图平复。这本书其实并没有我想要的答案,并没有给予我面对的勇气,相反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好多跟专业课有关系的东西,海德格尔、涂尔干、列维斯特劳斯,还有弗雷泽的金枝等等,这种可笑的熟悉感竟然让我莫名冷静下来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