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什么是教育的封面

什么是教育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出版时间

2022-11-30

ISBN

9787208177611

评分

★★★★★
书籍介绍

《什么是教育》收集和总结了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关于教育的论述,为考察他的教育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他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至关重要,因为一个自由的、行动的、使自身成为目的的人,与为了实现从外部强加给他的某一目的而被培养、被谋制的人是相互反衬的。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将人视为活生生的、社会性的和历史性的存在者,它与某种现代的、以可计划性和可用性为导向的、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类之表象是相互反衬的。

雅思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

陈巍,高校特聘德语教师,专注于翻译哲学著作。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译有费尔曼、伽达默尔、雅思贝尔斯、沃尔皮等人的著作和文章。

Karl Kraatz,曾在伯林自由大学学习汉学,在马尔堡学习哲学,随后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哲学家Thomas Rentsch。现为湖南大学副研究员。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教育的反思
一、教育作为不可避免的基本关系 _1 二、作为具体行为的教育 _2 三、教育的基本形式 _5 四、直接传授和间接传授 _ 13 五、教育作为可被有限计划的事件 _ 16 六、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之张力中的教育 _ 29 七、教育依附于周流遍形的整体 _ 33 八、教育之实体 _ 34 九、教育之危机 _ 35 十、教育的意义和使命 _ 38 十一、教育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_ 50 十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_ 55 十三、爱作为教育的基本力量 _ 58 十四、真实的权威是真正的教育之来源 _ 59 十五、教育和语言 _ 70 十六、通过经验进行教育 _ 73 十七、通过生活秩序而持续进行的教育 _ 76 十八、通过艺术进行教育 _ 77 十九、通过宗教进行教育 _ 79
第二章对塑造的冥思
一、塑造是一个进程 _ 81二、此在与精神世界 _ 8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为了谢林
这版《什么是教育》出的相对较晚,不过,它在版本上忠实于原先的编辑者,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第一个完整译本。翻译上更是专业,译者对雅斯贝尔斯的许多关键概念做了词源上的梳理,尤其体现了谢林对雅斯贝尔斯的影响,为读者补充了必要的观念背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陈巍和Karl Kraatz翻译的《什么是教育》是从德文原版译出,该书相较于以前的版本,更注重概念的精确统一和文本的完整性,而且还在原书之外,精选了雅思贝尔斯关于谢林的论述,从而反映其教育哲学思想的渊源。本书共9章,既有对教育的哲学思考,也有他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内容和形式,还有他对各种教育的观察和反思,完整体现了他的“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与塑造的构想贯穿了雅思贝尔斯的全部著作,重要的有《哲学》(1932)、《大学的理念》(1923)、《时代的精神状况》(1931)和《哲学——马克斯·韦伯》(1932)等,他始终对教育的思考有浓厚的兴趣。尽管雅思贝尔斯1948 年拒绝在巴塞尔大学教授教育学,但他的作品见证了他对教育学的
作者在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章節,敷陳了大量個人具體而微之案例,帶有濃厚自傳色彩,此舉不會令推論成定理,特別代普通,而限縮適用範圍嗎?日耳曼風格使然乎?直前所未見也。
琉璃舍利式澄明,几乎common sense,宏宏而诚实,稍显繁冗(讲述而非推想)。浮泛谈及歌德、韦伯、马克思,承接谢林(是吗?)迫切搂靠转向,近于指涉…… 教育:图像、密码、周流遍行之整体、本己化 及政治与哲学。
一星避雷!!这个版本的翻译实在太烂了……典型不说人话的翻译……甚至不如机翻好懂……好歹机翻是为了让你看明白……就算你非要保持所谓“高贵的”学术味道 也不至于让人看不懂啊……大家现在为了沟通明明都在努力让自己的学术研究通俗化 这怎么还有不前反退的“返祖”式翻译啊 看人三联版本来还能看懂 看这个越看越迷糊 连目录都不明所以…………气死了……幸亏有电子版可以提前试读 看来必须得看三联实体书了
翻译不行
应该是目前最好的译本了。雅斯贝尔斯是一个很真诚的二流哲学家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意义,教育与其他的关系。最后提到了谢林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