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紫禁城的黄昏的封面

紫禁城的黄昏

[英]庄士敦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208158122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事件都是其时代的缩影。《紫禁城的黄昏》如同一个巨大的画卷,将清朝末年的皇权、政治斗争、社会变革以及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作者简介
庄士敦(1874-1938),英国苏格兰人,文学硕士,曾任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其作品包括《儒学与近代中国》《佛教中国》《紫禁城的黄昏》等,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等领域。译者高伯雨,香港著名学者、散文家,精通英国文学,曾留学英国,译注有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等作品。
推荐理由
《紫禁城的黄昏》通过详细描绘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历史变迁,生动地展现了末代皇帝溥仪及其家族的命运起伏,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书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还深入分析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哪些人读
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尤其是对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了解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社会变革的读者
对中国皇权制度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前 言
大清皇帝与“洪宪皇帝”
1919—1924 年的紫禁城
毓庆宫的几位师傅
黄昏中的清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评注的很好看啊其实~长很多见识,比如溥仪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名字溥浩然
2020.1.19 21:55于家中床上。高中时知道这个书的,今天才看掉,高伯雨的译注确实有价值。
庄士敦是位绅士,秉承善意和尊敬,诚恳地记录下了那个历史时刻。高伯雨是精于考据典故的大家,尤其清末民初一段历史人物,言之凿凿,好书好版本。
作为译本来说,这本书其实不太合格,译者作为同时代的学者,经常删去作者原话,附上其他引用材料。但是他的评注真的好精彩,每次都及时的用《我的前半生》反证,还原了事实,而且时时不忘嘲讽帝国主义的伪善。庄士敦对溥仪和清王朝的迷之滤镜也很好笑,夸的上天入地。
这个译注很有意思,有看弹幕的感觉。译注写于1964年,年代色彩还有有些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现今最新的学术成果,或者对译注部分再加上些分析,应该会更有趣。
作者和译注者之间的互搏令人印象深刻
透过历史的长河,看看那时候的故事…
这位译者……疯狂找存在感把我创到,决定去看三联的
不知何人从前言一直铅笔批注到246页,连褒带贬好不热闹。有的言辞甚至跃出书本视角以“注上加注”,肉眼可见的入神。
庄士敦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后来慢慢转变成类似君臣谋士的关系。他是很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真实性几乎不可置疑。 从传记文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夹杂着庄的个人情感,加之受制于个人以及时代的局限性,书中有很多作者主观意识。 本书译者是香港著名学者高伯雨,谙于历史掌故。译注版是一边翻译,一边注解,很多时候甚至在批判。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翻译的同时,对作者各种挑毛病。看得出来,除了一些历史真相,译者对作者本人很不待见。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