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批评与真实的封面

批评与真实

[法] 罗兰·巴特

出版时间

2016-06-30

ISBN

978720813907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作品被赋予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而《批评与真实》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文本、挖掘作品深层意义的书籍。它将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视角。
作者简介
罗兰·巴特是20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被誉为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蒙田之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他的作品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涉及结构主义、符号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多个领域。巴特的思想与著作,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参考。
推荐理由
《批评与真实》一书深入探讨了文学批评的多个维度,包括模仿言语的技巧、批评的拟真、文学科学化以及批评的本质和作用。作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结合历史、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揭示了文学作品意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批评理论,还启发读者以更深入的方式理解文学作品。
适合哪些人读
对文学批评、当代文学理论、哲学和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作品分析能力的读者
从事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的读者
对多元文化和跨学科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部
1.批评的拟真
2.客观性
3.品味
4.明晰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院内
古典资产阶级社会长期以来把言语当作工具或者装饰,我们现在是把语言视为符号或者真实,一切与语言有关的,都被以某种方式重新评价:哲学、人文科学、文学都是如此。它不赋予,更不能找到任何意义,而只述说,按照什么逻辑来说,意义是由人类象征的逻辑以可接受的方式而生成的,就如法语的句子被法国人的语感所接受一样。作品同时包含多种意义,这是结构本身使然,并不是因为读者阅读能力的不足,因为它是象征性的:象征并不等于形象,他就是意义的多元性本身。
翻译的问题?天书。
旧批评(客观性、明晰性、品味、说示无能的谎言)&新批评,文学科学的构想,阅读与批评、写作之间的差异与关系。 巴特的批评观念不仅排斥寻求文本之外的客观所指、主体的批评,同样也排斥单纯对于文本的阐释“强调要科学地解释象征,一方面明言作品可解码(即承认作品是象征的),但另一方面这种解码所采取的又是一种本身也是字面的、浅薄的、没有蕴涵的言语,企图以此阻止作品的无穷的隐喻,想在这阻止过程中获得作品的真实”。请将这种新批评看成纯粹的陈述,而陈述的即是语言本身。批评的语言和作品的语言便处于地位相当却有交叉的关系之中——即,反讽。 这种结构清晰的小书读起来很爽,服气。
读理论书难产生阅读快感的原因在于:他们都在寻求某种重复性的包容一切的阐释网络,沦陷在浩瀚的文字游戏中,而这种沉迷是对语言本身的消耗。无论韦勒克还是乔纳森都在提炼文学的个性中消弥了这种个性,于此读巴特和福柯便给我一种久别重逢的原始理论愉悦。小小吐槽全书的重点不过是在第二部里的“批评”,一节足够撑起“批评与真实”的题目,这才是巴特应有的语言行文方式啊!前面大半吐槽,价值不高,有基础的看着爽一下,没点理论储备的甚至会造成颅内暂时混乱。巴特用批评之于文本的意义将“借文阐释”合理化了,将批评对原文的重构也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真实语境,足够的真诚就是对真实的追求。让我想到福柯对这不是一只烟斗的阐释与莱辛对拉奥孔的解读,也都是一种借“题”发挥。这种研究方式是值得后来研究者去学习的,把这几本书放在一起读极好。
只有书写本身
这翻译看得我好烦躁…读起来简直是在受刑
建议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必读书目
“由阅读到批评是欲望的转移。欲求的不是作品,而是它自身的语言。但这也算是把作品转移到书写的欲求上,而作品也是由此脱颖而出的。”巴特为新批评正名之司机。
俩敌人,a拟真,b作者,都没打好...这部有点一般啊。 文学科学什么的...还是有点幻想了,对语言本身有太大的执着,结构主义包袱有点太重了罢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