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9号的工作的封面

9号的工作

[韩国] 金惠珍

出版时间

2023-03-31

ISBN

978720510632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9号的工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职场和家庭中的种种困境,以及他如何在这些挑战中寻找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这本书引领读者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起伏。
作者简介
金惠珍,1983年出生于韩国大邱,是一位杰出的韩国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包括2013年的“中央长篇小说文学奖”和2018年的“申东晔文学奖”。其中,《关于女儿》成为继《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关注的韩国女性小说。金惠珍的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著称,深受读者喜爱。她的译者林明,是韩国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
推荐理由
《9号的工作》是一部深刻描绘现代职场和人际关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经历,展现了个人成长、家庭责任与职场压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小说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还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意义和价值。
适合哪些人读
- 对现代职场生活、人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 寻求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的个人
- 家庭与事业平衡的探索者
- 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思考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作者的话
用户评论
这本小说让我又想起了那个笑话:为什么猴子不进化了?因为再进化下去就得上班工作了。
工作像是鬼推磨。清醒是有代价的,麻木不仁才能进行下去。
一本小书,出差路上一口气读完,心情沉重。今天看理想推了“留给我们的,只剩些’鬼工作‘”,一下子想起这本。如果未来像我这样社恐的人连技术工种都被剥夺,生活在一个残酷竞争,不鼓励善意,没有发展动力的体系里,该如何生活如何自处呢?
一本小书就能读懂到底啥叫“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再去看之前许多人(也许现在也是)奉为圭臬的稻盛和夫式的工作哲学,多少会觉得有些可笑甚至可怕了吧!全书最共情的人物是那个爬上电线杆的黄女士,“我当话务员的时候没人比我干得好,为什么现在就被当成了什么都不懂的白痴?”这句话不知道会变成多少我们同时代人的未来。哎,金惠珍的小说永远不给个出口,所以跟女儿一样,读完都是怅然。
三星半,不如《关于女儿》写得深入,但是这压抑的气息还是渲染到位了,中年打工人请谨慎阅读。
推开亲人们的关心,甘愿被当做牛马和工具,并不全是因为麻木,而是太在意工作之下的掩藏的那份意义。不能锲而不舍地抵达路的尽头,似乎就不算拼尽了全力,不能心甘情愿地咽下无谓的苦果,似乎就否认了选择的自主性。为了忍受和说服那个不甘心的自己,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把人性从灵魂中剥离。人就在这段注定失败的征途上,追逐着自己的太阳以西。而“公司”这座没有血肉的巨兽,依然像海市蜃楼般矗立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碾碎试图融入它的个体。2023020.
金惠珍的书不会让人失望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连读两本,致郁一万级,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资本对人的异化”。挣扎过、努力过、改变过,从希望到绝望,被否定的不是工作,而是以往二十年的人生。被规训的老实人,一厢情愿的动情,当代普通人的苦难,是他,也是我。
看到第三章的时候就一直在想结局是什么,公司放弃折磨员工显然是不可能的,9号主动辞职找到其他的锚点又过于常规。直到看到他在深夜爬上巨大的信号塔卸下螺栓,塔顶重重扎入地面的时候……一切都脱离了现实。9号好像变成了一道黑色鬼魅,跟名为公司的恶魔交缠至深,平静无心、等待末日。看的过程里我想到了很多作品,《寄生虫》《烧纸》《我的解放日志》,甚至近处四个农村青年跳崖的新闻。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包裹在同一张幕布下的东西。比起故事,我更喜欢的是这样的作者、这种视角、这一类叙事、这样精准又饱含关怀的语言。给读者些许安慰也好,引起社会的反思和行动也罢,我希望这样的内容越多越好,铺天盖地,狠狠盯着那些钢铁巨兽,审判那些躲在名为“政府”“公司”这种虚无缥缈的令人恶心的集体名词之下每一个活生生的作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