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的封面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

刘小磊主编

出版时间

2016-04-30

ISBN

978720309557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成为我们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如何从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这本书,正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而诞生的。它汇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关于阅读的指南。
作者简介
刘小磊,主编《南方周末》副刊部,副刊部执行总监。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著名女社会学家、性学家,曾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万维钢,物理学家,科学作家。王小妮,吉林大学毕业后从事电影文学编辑,作品涉及诗歌、小说、散文等。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余英时,当代著名历史学者、汉学家,曾任多所大学教授,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推荐理由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通过多位学者和作家的阅读经历和感悟,展现了书籍对个人成长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影响。书中不仅收录了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书籍,还深入探讨了阅读的价值、目的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指导和思考空间。这本书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阅读观念和审美标准。
适合哪些人读
对阅读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希望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和审美水平的个人成长者
教师、学生等需要阅读指导的人群
对书籍、文化和学术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陈力卫 001
在日本各地旧书店里购得的书,内容五花八门,只要能反映那个时代的语言历史,对我来说都是有用的,有时仅仅是为了书中的一个例证、一个词,便解囊购之。一位日本同事曾说过买旧书的经验:只要看上了,就该立即出手,错过了追悔莫及。令我十分赞同。
谌洪果 005
我更愿意推荐一些适合所有专业大学生读的书,总结以前开书单的经验教训,这次确立了大致的选书标准,即少而精,有较为集中的主题;可读性强,能让思维受到挑战。
崇明 01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为一个书虫,书单书永不嫌多。看起来多爽,一本引来一堆书买来看。
面窄 趋同
这本续编还是和《我书架上的神明》一样吸引我看完,自然内容参差不齐,很多不太感兴趣的内容也就浏览一过,有几位学者的推荐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崔卫平、李银河、王小妮等女性作者的读的书还特别对我胃口,很难得的是崔卫平也提到了黑塞。刘仲敬在网上很有争议,他的读书还是挺有品味的,能够给人启发,李劼如此推崇《金刚经》确实有些故弄玄虚的味道,颇让人不以为然。特别要提到北京师范大学的范世涛写的文章,他叙述自己从旧日记本中找寻历史研究的资料写历史文章给人很大的启发,有条件者也可同样尝试一下,也许能够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其他如朱学勤、景凯旋、卢敦基等几篇文章也是很值得一读的,其中很多的学者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读过的书也很一般,也就不做推荐了。
喜欢的学者或领域就会细致阅读,不喜欢的直接翻过,倒也颇有收获,又列了一长串书单,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谓每个学科的重要著作是很少的至今虽有所体会,但仍不肯放弃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缤纷未知书界。
这本书和《我书架上的神明》两本书中,一共是138位当代学者分享自己的秘密书架,讲述影响自己一生的书籍和学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当代的一本《学案》,以个例形式记录一代学人的思想资源和心路历程
30%看目录70%看推荐者的故事,像一本以书籍为主题的《读书 》杂志合集。 期待第一本。
作为书单不具备多大价值,但却是极好的材料集。首先书中出现的港台人士高的不成比例。其次书中出现的大陆人士多半要提及自己在“十年浩劫”中的(读书)资源匮乏。所以被推介最多的书,大约都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论美国的民主》之类。然而,我首先就觉得,如果一个学者推的书和自己专业领域不符,那多半是水货。韦伯的书也仅仅是中国文化圈雾里看花的美好,在西方可是以批判韦伯为风气。中文圈喜欢造神,很多东西似懂非懂是最好。而另我没想到的是,学法律的居然推崇《圣经》,认为它是正义的源头,而学翻译的反而推崇《共产党宣言》,认为它是完美的译本。港台人士推崇《李光耀回忆录》,都喜欢在大国中周旋的感觉。
第一次读阿姨写给我们麻瓜的文章(指我能看懂70%的文章),就冲这一篇就值5星了。
什么样的文风对应什么样的推荐书,甚至可以反推现在在做些什么。所以说评判一个人最真的方法就是当用自己的文字介绍自己爱的书,假不了。无比向往很多人提到的八十年代,那个夹在政治与经济两个时代缝隙的传说年代。
72位那本,很认真读了。这本,干脆不想读。😂只把书单翻了翻。算了,需要的时候再开卷吧!我不挣扎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