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的封面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美]乔治·埃尔顿·梅奥

出版时间

2016-03-31

ISBN

9787111532859

评分

★★★★★

标签

管理

书籍介绍
在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和解决策略。
作者简介
乔治·埃尔顿·梅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行为科学奠基人和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他在1922年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任教期间,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产业工人行为,为后来的组织社会系统理论奠定基础。他在霍桑实验中的贡献对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管理思想从古典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转变。他还著有《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作品。
推荐理由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深入探讨了工业文明背景下社会问题,特别是人际关系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霍桑实验等案例,揭示了技术进步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强调了工人个体特征、工作状况及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非正式群体和团体合作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本书对解决当下管理问题,特别是人际关系理论和人本管理有重要意义。
适合哪些人读
对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者
关注员工福祉和团队建设的专业人士
希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个人。
书籍脑图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译者简介
前  言
第一部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句句惊心。谈的问题与当下没有任何差别。福山的《大断裂》圣塔菲的《经济动物》,都没有跳出梅奥的洞见。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最后一章和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提到的观点有些许相似之处,譬如都讨论到了现代文明的共同问题,但分析没有鲍曼深刻。
有一种看经典歌舞片的观感。用人性因素考虑社会问题。从技术进步vs人际合作,到氏族vs国家的人类感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再到剧变的社会vs定型社会中培养的技能。梅奥的论点在大半个世纪后依然没过时。
社会协作和与人沟通能力提升速度如果赶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将大大降低技术带来的益处,而社会发展又限制了社会协作和人际沟通交往的发展,更推崇人的技术能力提高,这些不仅适用于工业文明也适用于社会文明
这本书题目很大,但是涵盖内容很小。仅仅是从管理层面,即精英喜欢把群众视为乌合之众,从而强行推行一种自己在其中居于显赫地位的秩序。本书驳斥了这一假设,并用自己的调查证明如果给予尊重和灵活性,群众可以自组织得更好。不过作者没有深入思考的是这是不是一种英美社会才能一见的现象?总觉得今日德企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意味深远的一点是作者也享有和哈耶克一样的自发秩序观。终于找到最有力反驳上海高中语文教学界以交大附中为首动不动就以乌合之众来批判社会现象的证据了:这预设的一个自己为精英的秩序的存在,是希特勒们的最好说辞。哈哈哈真不知道交大附中怎么有这种自负,上海中学要是有的话,倒也对得起唐盛昌这么多年的经营了。但好玩的是,上海中学的文章偏偏很少出现这种苦大仇深的嘴脸,有一股名门正派的格调。
论如何在压榨工人时让他们笑嘻嘻合作不至于再来一次大战掀开资产阶级“文明”的遮羞布
管理学作业/还在读我就要开骂 真的是毫无逻辑可言 光是享受阐述深明大义的感觉 实际上论据完全无法支撑论点/读完了 核心观点我还是很支持并且也很惊叹的(因为是我自己从来没想过的)但是似乎前半部分重在讲个人的社交能力 后面的实例又是从团队管理的角度出发的 我个人感觉有点割裂 有些观点引申出来的论述也有些走向极端令人不适
这本书写成于二战结束之时,距离现在又过去了70多年,但作者对一个真正友善、彼此协作的社会的呼吁仍然没有过时。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