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身体从未忘记的封面

身体从未忘记

Bessel van der Kolk M.D. (范德考克)

出版时间

2016-02-29

ISBN

9787111532637

评分

★★★★★

标签

心理学

书籍介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理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本书以科学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心理创伤的复杂性及其对个体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了解、预防和治疗心理创伤的重要视角。
作者简介
巴塞尔·范德考克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创伤治疗大师,布鲁克林创伤中心的创始人和医疗主管,同时也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及国家创伤综合征治疗联盟主任。他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教学工作,主要工作与生活地点在波士顿。李智是临床学徒,专注于法律与精神健康领域,目前居住在荷兰,对跨文化、社会平等、医疗及精神健康议题充满好奇心,并担任译者。
推荐理由
《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与身体记忆》一书深入探讨了心理创伤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揭示了创伤如何导致个体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出现障碍。书中不仅介绍了多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帮助创伤幸存者重新整合思想和身体,恢复身心健康,还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适合哪些人读
对心理创伤、心理健康、精神病学感兴趣的读者
心理咨询师、临床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
希望了解自我、寻求心灵成长的人士。
书籍脑图
目录
赞誉
推荐序
译者序
序言 面对创伤
第一部分 创伤的重新发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完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战争哀歌》里在战后饱受精神折磨的阿坚、《房间》里被性侵几年后获救却久久无法回归正常生活甚至自杀的的乔伊、《陆犯焉识》里从西北大荒漠改造后回到上海家中被嫌弃的陆犯焉,看第三部分“儿童的心智”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熔炉》里那些从小被学校里的校长和老师性侵的小女孩和小男孩他们的人生路将会有多么坎坷啊!因为书里说儿童时期不良经历(ACE)的分数从0到6分自杀意念的可能性增加50倍,更何况从小就被长期性侵的聋哑儿童呢。突然发现学心理学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也可以说看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 (PS:这本书的翻译很多地方有问题,比如“应该是所有亲眼进行过杀戮的士兵的标准培训课程之一”这个地方的“亲眼进行过杀戮”)
读完感觉需要再读一遍……有些部分很启发,但需要消化。
花了两个月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好看到失语。一个孩子在健康安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成长何其重要,那些从小受到的创伤,以某种形式停留在你的无意识中,在日后的很多年都隐形地影响着你的情绪,作用在你的身体,投射到你的生活中。而内观是灵修的第一步。
翻译简直烂透了。bodywork practitioner明明是塑身教练,却硬生生翻译成“身体工作者”,我猛一看还以为指妓女。译者让我产生强烈的PTSD.
没看完 也是一本没体系的书
非常全面,娓娓道来,案例和研究过程非常清晰。不过有很多论点重复出现了多次,显得有点点繁冗,需要自己抽丝剥茧整理下。
终于看完了,好书,找到了很多解释。成长的意义在于环境的选择。
断断续续读完了。读本书的初衷是对身体如何影响和改善心理从而过上健康的生活感兴趣。之前读了几本act疗法的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觉察你的想法、情绪和身体的感受。读本书时不自觉从这个角度来看,发现确实提供了生物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支撑:前额叶,就是我们的瞭望塔,一般前额叶能够冷静客观地从整体观察我们的想法、感觉和情感,然后花时间做出回应,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抑制并重新组织、调整情绪脑中预先设定的程序。这让我坚定了练习正念的决心。那些创伤性病人悲惨的过去、他们治愈或改善的经历,深深感染了我,甚至唤醒了我自己身体里痛苦的一部分。头痛、胸闷、哭泣伴随着我读完。我更加坦诚于自己的脆弱、对和人发生联系的渴望、对爱、关心和支持的需要,也更留意身边的善意和快乐。生而为人,我们只有感受到安全感和爱才能去探索和发展。
作者非常悲悯,充满了对受过苦难的人的同情。读完了解到了,生活中的创伤拥有切实改变我们的大脑神经结构的能力,所以不要总想着要去改变谁谁谁了,谁给你创伤,你就躲谁远远的。
嗯 很翔实也实在 但于我没太大影响 好书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