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花落春仍在的封面

花落春仍在

瞿骏

出版时间

2017-12-01

ISBN

9787108061065

评分

★★★★★
书籍介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不仅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然而,这场革命并非没有代价,它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牺牲。本书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多角度解读,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场历史事件,思考文明的进步与代价。
作者简介
瞿骏,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历史系副教授,曾访学英国牛津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社科新人、浦江学者。著有《辛亥前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天下为学说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等书,在报刊发表多篇论文。
推荐理由
《文明的痛苦与幸福:对辛亥革命的一个解读》一书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分析,探讨了“文明之幸福”与“文明之痛苦”的关系,揭示了革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系列变革与痛苦。同时,本书还探讨了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包括技术进步、政治改革、文化变迁等方面,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危机和挑战。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辛亥革命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还启发我们对文明发展的思考。
适合哪些人读
对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
对历史哲学、文明发展有深入思考的读者
希望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文明的痛苦与幸福——对辛亥革命的一个解读
宣统三年的读经“攻防战”
“共和”的通俗化:清末民初的“新”三字经
民族主义的可贵与可爱
八卦世界:辛亥革命时期的谣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笔力有逊,〈八卦世界:辛亥革命时期的谣言〉〈访谈:清末民初读书人的转型〉两篇略有可观。90%以上的人,听了那些被后世想像为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呼喊后,都并不会有什么反应,这大概是历史的定律吧。
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出是有识见的史学新世代研究者!后半对各类研究的时弊、困境指的也到位。虽然,思想史的部分和罗、杨的风格一样,有些不是特别看的让我明白……
和传统近代史研究不同,明显思路更广,在运用史料的同时,更注重历史学的想象力。《新文化的“到手”与“入心”》一篇写的最好,有启发性。没有脚注不列引文比较遗憾
后面的访谈五颗星!
珠玉的论集。罗志田先生关于清末民初社会之“权势转移”,有很多具体问题未及展开,而能有瞿骏这样的中坚世代学者进一步深入探讨,亦是近代史学科兴盛之一现象。
顶好的文章,切得利落,写得漂亮,史学理论指导上也可作为参考,感觉许多篇都有继续做下去的空间。不过随笔书评不加注释真是让人心急。
一本论文集,也就这样吧。
近现代历史的纷杂交错更要求对材料、人事的历史语境的重建与还原,以传统的追溯理解其历史含义,而非单纯以新旧中西划分;同时也需要从平面的文本展开立体的历史环节与过程,而外来的思维框架未必能与真实一致,未必能把握真正问题,得出可靠结论。 处理史料也需要“历史学的想象力”。 历史的认识与结论是长久工夫。
有一些不错的思路,例如强调历史大关节的延续性(新中有旧),考察观念和宣言如何落实到基层和个体,反思史料解读过于集中于“明星”刊物与学者。行文似有模仿罗志田的风格,颇喜用一些自创或摘自民国报刊的词汇,如“到手”与“入心”。但可惜不知是刻意营造的文风,还是发表规则的限制,总给人感觉欲言又止,论证不甚清晰。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