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考古学的封面

中国考古学

刘莉

出版时间

2017-08-31

ISBN

9787108059017

评分

★★★★★

标签

考古

书籍介绍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了环境剧变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Chineseness)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而且,需要研究的问题永远比答案多。这本书有助于打开一扇窗口,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8000多年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小村落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目录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考古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期 (20世纪20〜40年代)⋯3
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1950 年至今)10
诠释 1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叙述上对中国考古学这一学科与国族意识建立的关系这一部分非常有见地、有启发性。
作為一本概論性書籍內容非常豐富,觀點和解釋亦有獨到之處;當我看到我自己對於「中國性」的某些觀點和書中提到的張光直先生的「精神觀念上的中國-瑪雅文化連續體」暗合時也是有一絲絲欣喜的...美中不足的是:校對可能忽略了圖片,導致大部分謬誤疏漏都出現在地圖上;此外自創和通行的術語混雜使用導致論述變得不易理解,若能完全使用自創體系當可清楚許多;「新石器化」期間的很多描述偏程式化,解釋卻各異,恐怕附以更多數據和表格會更佳。另有一些疑問或者不太贊同的點:青銅技術西來說似成定論,然中原使用的塊範法與西方的失蠟法不同,且書中承認新疆地區出土遺物有缺環,全書給出的線索不足以支持此說;分子人類學材料總是只取線粒體,潛台詞要求被研究樣本的社會架構有足夠的「母系性」;仍使用相當多過時的體質人類學論述,如「蒙古人種」。
叙述逻辑和视角与中国本土考古学有很大不同,不能说两者孰优孰劣,但在现代学术研究中,全球视角必须得具备。这本书可以说是张光直先生《古代中国考古学》的又一完善。
非常好的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综述,很适合入门爱好者快速了解史前文化的全局结构,并且有全球史视角,叙述冷静客观,没有那种刻意的民族主义情结,也没有对古史文献的牵强附会,而是力求在审慎的分析中寻找史前中国的"中国性"。
大综述
因为我是做新石器的,所以二里头之前的读完,后面就看不动了,但是很有启发性,看的时候可以扩散思维,争取把后半段看完
视野辽阔,但的确有点简单。
终于找到这么一本对史前新石器时代中国考古学梳理的如此清晰的书,对初学者和非考古专业的读者非常友好!虽然对每个考古学文化和遗址不能面面俱到,但整体框架已经搭建起来,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再去做延伸阅读。作者论述的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简练,十分推荐!
当教材用不错
非常棒的早期中国考古学入门书,从生业经济和社会政治发展两条线串联起各个考古学文化的物质遗存。翻译也很流畅。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