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一百年漂泊的封面

一百年漂泊

杨渡

出版时间

2015-12-31

ISBN

9787108054456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漂泊的旅人,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而《一百年漂泊》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这个时代的经历和感悟。作者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也讲述了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
杨渡,台湾著名诗人、作家,1958年生于台中农家。曾任《中时晚报》、《中国时报》要职,并主持多项电视节目。2008年起,担任“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筹办多项活动。著有诗集《南方》、散文集《三两个朋友》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推荐理由
《一百年漂泊》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一个台湾家族跨越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反映了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家庭情感与个人命运。书中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也有对家庭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台湾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和时代脉搏。
适合哪些人读
对台湾历史、家族故事、人生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了解台湾社会变迁、家族情感、个人命运的读者
希望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反思自己人生经历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曲
第一章:三合院
第二章:通灵人
第三章:农村的奋斗
第四章:铁工厂时代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16年最后一天在病床上看完这本书,百感交集。前半部分很好读,果然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细节是打动人心的,而且将我带入一个我所不熟悉的台湾,这本书新闻中的偶像剧中的台湾,不是齐邦媛上流知识精英不接地气的台湾,这就是台湾本身,是本省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真实的变迁,他说每一个数字背后是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拼搏,我们在时代的变迁中只是小小的石子,随波逐流,但我们是其中一员。后半段代入时评和反思,给我的震撼是更大的,时代发展的太快,我们跟不上怎么办!自然,传统,人的素质,人的心态,一切都跟不上发展,和我们的今天何其相似,吸着雾霾,找着小三,礼崩乐坏,好恐怖。但其实我觉得作者还是在绝望中有一些希望的,阿叔嫂,堂叔,亲朋故旧……人与人的来往不知道是不是只能限于那个时代,希望不要,希望还能往来谈笑晏晏。
闽南语有点多。作者想用一个家族的历史缩影整个台湾50年的历史进程,野心很大,但是一个家族毕竟有一个家族的局限,所以作者最后实际上写的是台湾的农村和农民企业家的50年历史。而台湾的农村,和大多数的闽南农村一样,摆不脱大男人主义,于是,这样的家庭关系下的故事,不能不让我抵触。
读这本书期间,我在公交上突然抬头看到窗外经过的成都街景都会受到一些些感动。书是以「父亲生病」来牵线叙述的,叙述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邻居、村民……杨渡笔下的是一个变革中的台湾,杨渡在乡下,与城市隔离,于是变革中的各种遗留得以在这隔绝中发酵,生出五颜六色的霉花。杨渡本人的叙述是中立的,他不会去憎恨时代,也不会去埋怨当年好赌、顽固的父亲。这是书的主线。分线也很精彩,村中各种各样的人物登台唱戏,不管是能算阴阳的阿公,还是考学考到神经出毛病的人,或者能看鱼预告天气的桥边的人(书读了有点久了,名字全不记得了),这些人组成了一个村子的人情。再另一方面的,书中这些人物口中的人、事,组成了杨渡笔下的家、村子,乃至于乡土的台湾。书很厚,但很好读。杨渡之前,陌生的民俗从未这么好读,有趣过。
個人史與社會史的黏合。作者父親的半生跌宕,可謂是一代台灣人的寫照。
台湾本省人的挣扎求生史,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台湾人的返乡手记
能够体会又很难切身体会一线相承的生命的脉络,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的情谊就更难感同身受了,我们就是作者口中出生于工业时代的年轻人。社会转型时刻都在进行,也时刻在孕育痛楚,不知道又会在未来哪个十年的刻度上尤显得沉重和悲烈。
一家人的百年漂泊,也是台湾社会农人像工业转变,经济数十年发展的缩影。大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代人经历的一辈子,又岂是现代化进程几个字可以囊括?那里面的血和泪、辛酸和痛楚、拼搏和希冀、努力与奋斗,只有亲历者才能真切感受吧。读来不禁潸然泪下。 小人物的经历反映出时代变迁,更动人更贴近生活。
作者杨渡,借讲述一个家庭的奋斗沉浮史,展现台湾人从日据时期,到一九七零年代的生活风貌,台湾人愈挫愈勇的坚毅精神。但情节过于拖沓,收获不大,感触不多。
好书愿海峡对岸的人们好梦!
一世人当作三世人在活,就像一场眠梦。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