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封面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美) 黄仁宇

出版时间

2015-07-31

ISBN

9787108053749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代财政税收制度的发展演变,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迁和统治者的政策导向。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明代财政税收世界。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曾在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抗日战争期间,他参与《抗日战报》工作,后加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此后,他赴美深造,获得历史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研究工作。
推荐理由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深入剖析了明代时期的财政税收制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详细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当时国家财政管理、税收征收和货币流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对理解中国古代财政制度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适合哪些人读
对明代历史、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经济史感兴趣的学者和爱好者
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的人员
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有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致谢
度量衡说明
明代诸帝
明代的两京十三省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要写大纲。这个好难捋清楚。
不管古代现代,税收都是一门技术活,明代税收的混乱表明,税收不是越低越好,税收不充分国家机器的功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最终社会负担会以其他形式成倍地压在底层百姓身上。
在上飞机前一个小时一目十行地强行读完了这本书 没法打分 因为没怎么看懂…税收 通胀通缩 货币政策 巴拉巴拉的 脑子完全转不过来…而且因为是学术作品不是大众向的 很多专有名词根本不解释 看得我一脸懵逼 唉 不知道谁给的自信让我读黄仁宇…学生失敬了 对不起对不起
时代的差距,不仅仅是科技
第一章 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 明代的统治者考虑到发展这些先进的经济部门只会扩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反过来会威胁到帝国的政治统一。 这种为了短期的政治目标而牺牲长期的经济发展在现代历史学家看起来是荒谬可笑的。 明朝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好像一条注入沼泽的河流,它有无数的分叉与会合。 明朝皇帝令人讨厌的人格。 杨廷和 叶向高 明代官员的俸禄微不足道。 就管理仓库而言,文官仅是记账,而宦官却掌握着钥匙。
比万历那本写得好。但是还是觉得引用王毓铨的那部分写得更好😇😇😇
这本书对于明代财政制度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梳理及分析,易读性相对于《万历十五年》来说稍微困难一些。而对于明代财政体制来说,很多问题在洪武朝已经留下了隐患,过于理想化的制度和落后的技术手段与现实的社会情况大大脱离。定额制度并没有长远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统治者幻想着低税收于百姓来讲会减少负担,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却是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及行政效率的低下带来的是恶性循环。随着官僚集团的扩大及国家各项开支的逐渐扩大,而由于对商业贸易的抑制,各种额外名义的赋役、坐办,税收又都只能到了百姓的头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似乎都已经成了当然,最后也已积重难返。一个制度缺乏积极的因素并不表明其整个影响的丧失。
明朝财政之失败不消与今日相比,就是比之建州日本亦远远不如。异于别朝晚期渐生的腐败堕落,明朝财政可以说自洪武始便先天畸形,其消极落后已为天启崇祯之糜烂埋下了祸根。国初之后,经济发展,生产变化与成例已成天壤之别。田丈之艰难,税赋之僵化,改革之停滞几成笑柄。严苛至极的官俸与存留让地方财政收入远不及需要,几乎是制度性地诱导官员腐败。体制内毫无解决问题的希望。以为安民的文官怀着幻想进言轻徭薄赋,无视财政机器运行之狼狈勉强;万历嘉靖之贪婪遗臭至今,似乎又确认了文官们看法的正确;为着祖宗之法不可变,更没有人敢于改变这一切。细节上的弊病更是密如牛毛,税收之复杂见之惊心。横向运输、加耗、火耗、马政、盐引仓钞、折色折纳、铸币不足等等问题不一而足。更令人绝望的是清朝又忠实的继承了大明财政的大体,几令其遗毒延荡至今
扎实的考证还是很让读者踏实的。我大明的财政史表明,即便是混日子,混上一天有一天地,混好了也是能混上三百年的。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