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杜维明作品系列)的封面

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杜维明作品系列)

杜维明

出版时间

2013-06-01

ISBN

978710804323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研究王阳明的青年时代,即1472-1509年,也就是截止到王阳明龙场“大悟”后形成“知行合一”观的时期。“这是一个认真探寻和痛苦经验的时期”,包涵了大量的精神和学术的游历。作者以人物思想传记的方式,从考察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和明朝的历史与社会出发,探究早期王阳明各个时期思想轨迹的外在影响和内在心理动因,也就是其经历与学说之间的“动态机制”。作者从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他思想形成的岁月,这个发展过程的高潮,是几次内心经验的大跃进。作者认为,阳明提倡生活与学说的统一,故其思想的一体性不同于思辨构造或认识论体系的统一性,而是建立在他的生活经验之上的。如家族尤其是父亲的巨大成就对他青年时期反叛精神的影响,尤其是他与佛教和道教的关系,他在阳明山隐修中从难以割舍的亲情的深刻体验中回转儒家,又在政治上严重受挫被发配贵州龙场的绝望处境中再一次确立成圣的内在意志,终于使自己的思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超越朱子“格物”论的“知行合一”观,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他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

本书不是对阳明的哲学思想研究,毋宁说是对阳明思想之所以形成的社会学与心理学分析,从而确立其思想的来源。对历来阳明学中聚讼纷纭的一些问题,如阳明思想与佛、道的关系、是否受陈献章影响、写作《朱子晚年定论》的心理和思想动机、知行合一观的思想来源及与朱子“格物”观的内在联系等等,都做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 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 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2010年荣休后继续担任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在哈佛期间曾 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

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0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目录
前言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探寻
一 家世和出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014年11月29日读毕,此书介绍了王阳明知行合一思路的渊源,尤其是这一思路与王阳明的个人经历关联极大:其一,脱离与世人的联系,在孤独中面向自己的心灵,整理自己的经历,从而发现内心深入的真理;其二,与纯朴的土人建立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激发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其三,在教学中领悟到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实现人格的提升。总之,王阳明从道教和佛教的出世转变到儒家注重人际关系的入世,体现了王阳明在人生中修炼儒教道的道理。看《梁漱溟日记》,梁的儿子提到他记日记就是一种心灵修炼,看来新儒家都是这样的真人。
他把朱熹的格物从一系列零碎的自我控制活动转变为内部自我更新的连续过程。
如何保持内在自我与外部环境的张力平衡的问题,王阳明的探索从某种角度比佛经和道家的观点更实用,更具有现代指导意义,更入世。。。小感慨:直到现在2014年年中才读到王阳明,原来都干嘛去了。。。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这本书介绍了王的青年时代,以及他思想的成型过程,对他的思想理论有了初步认识。喜马拉雅有声书。20160625
sd#于他那种对自己的真诚,一种近乎极端的真诚。他不允许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是建立在无数含糊暧昧的格言、片段、人云亦云和望文生义上的。所以他在人生问题上极度地较真,这种较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上的痛苦。不过,也正是这种真诚,使得他能够在很多问题上看得透彻。此外,这种建立在较真之上的人生观也是极为稳固的,这使得后来的他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来面对这个世界,而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动摇。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着充分的主动性,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坚决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儒家走不通 就会找现成的佛道资源 身上的官相 被不喜欢的东西改造 自我实现基于人类基本情感 真正意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找寻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少年王阳明的每次叛逆都带着满满的真诚与投入,换句话说,王阳明的叛逆并不是为了博得别人对他另眼相待,而是为了追随他的内心。他有自己的思考,尽管可能不成熟,但并非为了反叛而反叛。王阳明最大特点在于他那种对自己的真诚,一种近乎极端的真诚。他不允许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是建立在无数含糊暧昧的格言、片段、人云亦云和望文生义上的。所以他在人生问题上极度地较真,这种较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上的痛苦。不过,也正是这种真诚,使得他能够在很多问题上看得透彻。此外,这种建立在较真之上的人生观也是极为稳固的,这使得后来的他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来面对这个世界,而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动摇。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着充分的主动性,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坚决地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这些是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
立志 勤学 改过 责善
高中时读过,书给搞那里去了呢?
时隔一年半重读这本,只觉得大不行。作为儒,我讨厌这西腔和并不结构的精密逻辑。作为哲,我鄙视论文这种局限在经验里的落后思想方法。 @2020-04-08 0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