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道•学•政(杜维明作品系列)的封面

道•学•政(杜维明作品系列)

杜维明

出版时间

2013-05-31

ISBN

9787108043146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是杜维明在1982年至1987年间所撰写文章的合集,所收录的文章各有侧重,试图藉此理解身兼儒家之道的历史典范和现代体现的儒家知识分子,从而对儒家知识分子进行了历史的和比较文化方面的考察。在作者看来,儒家知识分子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是向着道、学、政等方向展开的,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某些精神,并有可能丰富现代知识分子概念的内涵。他试图通过阐发儒家知识分子的某些特征,发掘出“隐藏在累积而成的儒学人文传统中,学做一名学者(知识分子,或具有道德修养的人)的深厚蕴涵”,进而增强现代中国“文化人”观念的力量,同时确立起对儒学的信念。

目录
北美版自序
新加坡版自序
牟复礼序
一 古典儒学中的道、学、政
二 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想要花点时间好好通读中国文化的书啊。杜维明笔下的儒者都好迷人。
差强人意。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孟子》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解读。读完这本书,增进了对儒家及知识分子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生修身养性有了更好的启发,如书中所说“真正的自由系于面对人生实际状况的勇气”。
经典。
这部书属于外王学,与牟宗三的外王三书一样。不过他没有选择历史,而是选择部分儒者进行解释。主要是从事功方面诠释,不过杜明显是书斋里的。
最终的归宿都是“以文获罪”。
书是好书,不过偏学术,门槛有点高,儒学简史的即视感,认识了不少新面孔啊!
我还是很喜欢杜维明理想中的儒者以及他书写他们的方式:道、学、政统一在为己之学的道德本体论中,“修己”并非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修行,个人被视作各种关系的连接点。最喜孟子和刘因的两章:孟子意识到人的独一无二既是特权、也是责任;而实现道德责任的前提是同情——这同情建立在体验痛苦的基础之上;刘因则是孟子哲学勤勉的践行者,他在道家隐逸和以隐为饵的功利式隐逸间开辟出了另一种儒家隐居的可能性,在时代不允许致仕的情况下独承大道,“对将儒家的效力和政治参与等同起来的习惯作出了挑战”。最末两节探讨儒学的当代化,读来却反而却感到一种几乎令人难以承受的断裂感。我们为何成为如今的我们——故土的异乡人?我们听到的究竟是什么?是往昔火焰燃烧的声音,还是另一种普世价值观的附会与回响?遗忘了遗忘本身,是比遗忘某物更恶毒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