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走向大众的“计然之术”的封面

走向大众的“计然之术”

张海英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9-07-01

ISBN

9787101132267

评分

★★★★★
书籍介绍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全面转型的一个历史阶段,商业不仅高度发展,其职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仅出现了各种商业团体、商帮商会,而且关于经商之道和经商指导类图书(书稿中简称为“商书”)也开始摆脱秘传手抄的形式,化作公开出版物。而且,这些商业书不仅堂而皇之地作为“大众读物”出现在市面上,还广受欢迎,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日益繁荣对社会观念所造成的影响。本文分三编介绍了明清时期商书的发展、流传,对深入研究明清社会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张海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经济思想史领域的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史》《明清史》等课程。已出版《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明史》等著作,发表《明中叶以后“士商渗透”的制度环境——以政府的政策变化为视角》《明清社会变迁与商人意识形态——以明清商书为中心》《“国权”:“下县”与“不下县”之间——析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等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市场经济中商业文化的万花筒
导言
商书的定义与渊源
商书研究的重要性
明清商书的研究现状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结合本书和其他学者的成果来看,商书研究确实受制于其来自底层的破碎史料,难以建构起清晰的框架。这类梳理会有材料分析的弊病,如何叙述这类史料所承载的历史很考验学者功力。张海英老师较简洁的总结了商书及其研究的情况,商书的出版、内容、背景均已点到,十分清晰。但是本书缺少对商书文本与经济史与社会史的勾连反思,如:商人对儒家伦理的“摹仿”和突破在观念、语言上何以可能,社会与学术如何左右商人在刊本和抄本中不同的叙说,因为商人对正统/大众思想的投诚直到今天也是值得怀疑与思辨的现象。(西欧律师编商书,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张老师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好
3.5,挖掘远不够啊,都是老生常谈。
按需。还是以介绍为主,晋商肯定不同意这么做。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八章,分别从明清商书的基本情况、基本内容和时代背景方面来 探讨商人群体在社会变迁中立身、谋求发展的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规范。在《余论》中,通过对中西商书发展的对比研究,试图展现十六至十八世纪全球化浪潮中商业文化的中西对比与共通特色。
确实很不错的一部书,结构紧凑,内容上下联系紧密,从书中展现出来的思维过程很值得学习。这本书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者严谨态度和朴素治学的精神,真所谓十年磨一剑,给老师的时间成本以及搜集资料的精力打个5星吧~
概括性的研究,无甚新意
翻阅
本书以明清时期众多商书的刊印流传为切入点,展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商业伦理的儒家化色彩等多方面的社会转变内容,行文简畅、明晰,体现了张老师朴实、扎实的学术风格。但此书主要用力在对各种商书、及商书包含内容的介绍,以及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所述问题陈旧,平铺直叙,缺乏新意,像是教科书的写作,不是很有趣味。想要以商人视角“在商言商”,分析明清商人的变化,但大部分商书似乎都不是出自商人之手,难以真正描摹明清商人的心理状态,尤其在当前大量晋商商业书出现的情境下,张老师的分析就更显得不够深入与具体。余论部分以全球史角度切入分析商书现象,只是简单对比中西商书的异同所在,很难看出明清商书和全球史的关系。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