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历史的严妆的封面

历史的严妆

蔡涵墨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6-04-01

ISBN

9787101113440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往往被各种传说和偏见所困扰,难以看清历史的真实面貌。然而,《历史的严妆》通过严谨的史学研究,剥去历史的层层严妆,让我们得以一窥宋朝历史的真实面目。
作者简介
蔡涵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现任奥尔巴尼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东亚研究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文学文化,尤其是韩愈研究。近年来,他关注杜甫诗以及宋代史学与政治、经济史的关系,著有《Han Yü and the T'ang Search for Unity》等学术著作。
推荐理由
《历史的严妆》这本书通过对宋朝历史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历史书写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运用“文本考古学”的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真实立体的宋代历史形象。书中不仅探讨了秦桧、道学等历史事件,还涉及宋代史料中的文本间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宋代历史。
适合哪些人读
对宋代历史、中国历史、历史学方法论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历史背后政治思想和文化变迁的读者
从事历史研究或教学的专业人士
对历史有深刻思考,渴望挖掘历史真相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秦桧研究
一个邪恶形象的塑造: 秦桧与道学
新近面世之秦桧碑记及其在宋代道学史中的意义(与李卓颖合著)
“文本考古学”
《宋史·蔡京传》的文本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其中半数此前曾译为中文,然不若结集成书更能观作者匠心。对史料的考索使用与近年来国内史料批判一脉有相近处,亦有其独到之处,综合版本目录学、文本考掘、人物形象溯源等方法,在文献资料的发掘考据上当居西人第一流之列,方法论上对我们也有很大启发。
蔡涵墨先生的宋史文集,通过秦桧、蔡京等个案研究,运用版本考订与知识考古等方法,强调以朱熹、李心传等道学家对历史真实的遮蔽与曲解,这在如今汉学家中屈指可数。虽然对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心理史学与文献解读过于苛求,但是批评其夸大古文运动、高估范仲淹影响等还是比较中肯的。今人研究宋史,素喜征信《朱子语类》,却鲜有反思其政治立场的偏颇,批评其宗教立场的主观者更是寥若星辰,值得警醒。
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到史学史上 探讨“文本的形成” 看了那些不懂后现代主义历史学的专家们的长篇大论后 我只想说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板:“(作为研究者)你的脑海中始终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是要明白所有的材料都是有来源的。所以当你读到一段文献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思考这样的记述是从哪里来的。”
按需。
选读
五年后重读补标:有些学者对所谓“文本考古学”不屑一顾,认为不出传统的考据校勘,二者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此书并非止于文本对勘,而是尽可能追索史源,寻找史书记载因袭之脉络,故其所得比普通的文本对勘要深刻得多。这是蔡氏二十年多前的成果,国内学界如聂溦萌、唐雯、仇鹿鸣、苗润博直到近年才有思路类似的研究(当然这些学者并非受蔡氏影响,而是在点校廿四史中寻找到的路径) 本书对秦桧、蔡京等人历史形象演变进行了勾勒,在二十年多前当然是很重要的成绩,但在今天似乎没啥。个人觉得更重要更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在于从书籍史的角度切入,从宋人不同的历史书籍编写与历史知识流通出发,考察朝廷、道学士人、非道学的士大夫、书坊、科举士子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考察南宋的社会与思想,惜此书只是点到了一些问题,讨论还不够深入。
本书在豆瓣被严重低估...... 我觉得本书跟后现代并没有什么明显关系(除了提出“文本考古学”这个看似牛逼的概念外),不管是文风还是章法都像是古史辨或是史源学的路数,甚至连问题意识都很相似。 蔡涵墨此书通过考订史源、爬梳比对文本的方法探讨奸臣形象“主导叙事”(master narrative)之来由,具有明显的方法论启发作用。由于是论文集,主题很难说统一,甚至连译文的水准都参差不齐,且“道学阴影”云云,未免大而化之。 中间几篇文章涉及出版史和版本学,比较有意思。对李心传《道命录》的研究达到了惊人的细致,可以参考。 书评称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借古喻今...因身份低微而受迫害的士人可以对应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那么当代知识分子是否会像先辈一样”重建一个理性的人间秩序“呢?
第一篇对李心传《系年要录》版本的问题认识有不足之处,明明有注释里的文章就明确的解决的问题缺依旧犯错,实不应该。不过整体理论构建,以及论文选题确实独到,特别是这种能从点到线到面,构房架屋自成体系,对历史的认识没有一定的深度是很难做到的。不过译文有些地方很奇怪而且有明显错误,当然对于英语差生来说,他翻出来已经是大恩大德了。
抽丝剥茧的描绘出对于个体在史书上形象的变化,挺有意思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