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有闲阶级论的封面

有闲阶级论

[美] 凡勃伦

出版时间

1964-07-31

ISBN

978710002362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经济现象和消费主义所困扰,渴望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有闲阶级论》正是这样一本书,它以凡勃伦的独到见解,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探索阶级差异、消费观念以及社会心理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在的社会,以及我们的行为如何被社会和文化所塑造。
推荐理由
《有闲阶级论》这本书以深入的社会心理学和文化视角,剖析了经济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尤其是阶级对立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和理论分析,作者揭示了社会问题源于非理性的制度力量,并强调理性自制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对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
适合哪些人读
对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
对消费主义、社会阶层和文化现象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社会结构和心理动机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读了罗素1938的权力论 再来看凡勃伦1899 的有闲阶级论 忍不住感叹那四十年间 人在认识社会这件事上有了多大的进展
高级知识是有闲阶级的体现,学者起源于教士,学术与魔术同构。——三观尽碎
非常有趣,福塞尔格调的严肃学术版,装逼学研究始祖。作者追根溯源剖析了所谓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指出其消费方式有一根本目的为炫耀性(荣誉)消费,以尽可能地浪费资源,脱离生产实用功能和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主,且极容易受其他经济人影响。从建筑,服装,日常生活到教育,“一切是在明显浪费和掠夺侵占的准则的指导下进行的。” 原书写于19世纪末,此译本翻于1964年,语句晦涩,且附加了对腐朽资本主义的冗长批判章节。
最后一章最好看,但是为什么结束的那么快
所谓明显有闲和明显消费,就是要明着浪费,前者浪费时间,后者浪费财务,这些是有闲阶级证明自己金钱荣誉的方式。读的时候完全让我想起巴塔耶的耗费思想,巴塔耶认为社会凭借耗费来确认权力、阶级和义务,以此来维持整个社会秩序的运转。有闲阶级以劳动为耻以实用为耻以直接从事生产为耻,但因为他们的阶级地位使他们的审美思想和习惯简直可以轻易渗透到下面的阶级,下面的阶级为了达到有闲阶级崇尚的仪式要求,花费大比例的钱财在不实用的消费上,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保守主义。作为半个广告人,书中有些思想其实早就耳熟能详。100多年前的书,书中的部分论据现在已经失去了解释力,特别是网络时代,大量底层阶层获得了话语权,比如从“装逼”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到下面阶层永远有对上面阶层的模仿欲望,但同时这种词似乎也表明了上层阶层某些神圣性的消解
cons: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避而不谈并极力歪曲,抹杀资和工的对抗关系,把对立的形成归之于心理原因
凡勃伦以有闲阶级vs工业阶级作为人类无意识的生活习惯演变的结果,替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有意识地剥削与压榨。这种阶级分化的核心是是否从事生产性劳动,而这种分工可以追溯到未开化时代男女的分工,伴随着财产私有制的出现发展为对金钱的占有,表现为有闲和浪费,演变出妇女对丈夫、仆人对主人、教主对神的代理有闲和代理浪费。而对金钱财富占有的心理根源是人那不可遏制的基于歧视性比较的虚荣心。且不论作者的唯心主义解释,其关于金钱财富背后毫无意义的虚荣心的剖析,可以说是对当下消费主义现象的当头棒喝。
翻译太差
观点都很有意思,而且几乎是潜在却不可逆转地影响了我的观念视角。核心明确,触角广泛。掠夺性质和作业本能的源头,有闲阶级明显浪费与明显有闲特质,延伸而来的系列及其模仿者。读到最后,“这类所谓科学,实际上是有关为有闲阶级在财产的基础上执行管理任务谋便利的一大堆指导原理”,实在是很有一套。(就是有点啰嗦….也许是翻译….)
我在想其实现在我就是一个有闲阶级了吧,哈哈哈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