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的封面

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

严平

出版时间

2015-11-01

ISBN

9787020109487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在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历史长河中,文坛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心声与梦想。《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如同一条时光隧道,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近距离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坛风云。
作者简介
严平是一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同时活跃在小说、散文创作领域。他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人物专访、散文和小说,代表作品有《燃烧的是灵魂——陈荒煤传》和《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近年来,他专注于文化历史人物研究,并在《收获》杂志主持专栏“遗失的青春记忆”和“潮起潮落”,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文化记忆。
推荐理由
《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分析,描绘了新中国文坛的历史变迁和文人的命运起伏。书中不仅回顾了周扬、夏衍、沙汀等著名文人的生平事迹,还揭示了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挣扎与抉择,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文坛图景。这本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能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当代历史和文化。
适合哪些人读
对文学、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新中国文坛发展历程的读者
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命运感兴趣的读者
从事文学创作或研究的人员。
书籍脑图
目录
周扬
“我辈”无文章
一 一言难尽
二 记忆的缺失与过滤
三 变奏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文人作吏也许本身就是一种悲哀。是非对错本没有那么绝对,作者努力展示了人本身的复杂,这种复杂也许当事人本身都说不清。作者提出了很多疑问,这些疑问同样也是今天的我们的追问,但没有真正经历过,永远没办法作出合理的解答
和陈徒手的书颇为相似,都是由一个作家的遭遇透视其背后的文坛风云。不同的是,此书所选八人都有着“书生为吏”的特殊经历,文人与官员的双重身份让他们大多在公牍琐事与文学抱负中左支右绌,在政权法令与个人追求中痛苦而不得解脱, 另:几乎每一篇都提及了苦恋事件,可见八十年代初期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对刚迈出步伐的知识分子震慑之大。
作者的这几位书写对象不仅是文人、作家,是有理想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政府官员。身份的杂糅使得他们在历史惊涛骇浪里的取舍和种种“偶然”都显得十分意味深长。写夏衍公的两篇最好,而其实每一篇读来都令人痛心。十几岁时读《思痛录》,不能懂得太多的沉痛,只记得韦君宜的一个叹息:当年奔赴延安的,都是那一代人里最优秀、最有理想的青年,可是……。二十年后通过此书又续上了延安文艺青年后来的命运,不由得使人抚书大恸。
梁小民估计严平是严文井的女儿,但的确是陈荒煤秘书。陈荒煤是周扬几十年的老部下,但表示不了解周扬,延安整风和60年代批判电影两次被抛弃,周扬擅长丢卒保车而其自身跟不上的担忧和文艺气质使他始终痛苦;文革后文代会周扬起草报告并流泪道歉。夏衍在1964年被打倒因为电影周无力保护;夏衍花生米探路解放荒煤提倡读书。沙汀老来失明热爱创作四川始终在逃离是故乡曾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与巴金荒煤何其芳是好友。诗人何其芳崇拜和紧跟伟人始终在批夏衍如寺庙的钟。作者几十年文章精选集。
时间线略缠绕,关键人物与事件的回忆细致丰富。周扬一篇足见文人为吏的悲哀,强弩之末也有强弩的尊严。何其芳一篇有类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轻松却不动魄。夏衍评价何其芳:搞起运动来就像寺庙里的钟,逢年过节来敲那么一下。印象深刻。
收获之一:《太阳和人》主角原型竟然是黄永玉 收获之二:林昭是许觉民外甥女
彼时彼刻,既恍如隔世,又恰如此时此刻。只是坚持信念的人的声音已经不再了
书生作吏从朱墨,官事纷纷何日息?每篇的一头一尾几乎都逃不开两个节点:整风和“苦恋”。作者身为荒煤的秘书,其所获资料和所述情形虽可能会有些许偏颇,但毕竟是一手访记所得,是难得的现当代文学史史料。
女性文学纪实作品,除了巴金其他的7位的名字我都很陌生,甚至是巴金,我也仅仅知道其名而已,更别说其生平以及作品了,遥记得初中老师整天念叨的“鲁郭茅巴老曹”,读这本书也是勾起了许多自己的回忆。济南春雨时节读完,30-80年代的旧事,读来心中无法平静,这些曾经如此纯粹的文人,想以文字“济苍生”的年轻人,投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10多年动乱期间被整的人不人鬼不鬼,归来依然纯粹。比较感兴趣的是周扬和荒煤,他们主政时期的5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一大批纯粹的电影作品,甚至还有拿国际大奖的作品。但就是逃不了“电影艺术服务于政治”的宿命,到我生活的这个时代,仍有遗毒。随命途坎坷,归来扔初心不改。推荐读一读荒煤的《梦之歌》,难以想象,一个人一边做着沉重的检查,一边又写出这样色彩斑斓的文章,我们这一代作家,差远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