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
王日根
评分 暂无
《明清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2008年1月)》由绪论、七章及结语组成,共计39万字。在回顾了海洋观念与传统政府治边观念演变及特点后,作者分别从明清海防政策与阶段性、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明清海洋移民政策演变、海疆政策与中国社会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其中第一、二章分别从海防的形势、任务及效果等方面来论述明代、清代的海防政策与阶段性,第三、四章则关注的是明清两代的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从统治阶级
台湾通史·第5卷·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台湾通史》共六卷,约200万字,由闽台两地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在广泛吸收海峡两岸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客观地对诸多前人未曾研究或研究尚未深入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是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长、涵盖内容最为全面、篇幅最大的一部全景式展示台湾从远古到现代的通史性著作。 本书建立了一个完整、全面地叙述台湾历史的科学框架,系统反映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进程
曾厝垵村史
《曾厝垵村史/同文书库》对当下被誉为“中国文艺渔村”的曾厝垵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历史文化扫描,涉及曾厝垵村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状况,曾厝垵村村民的生计模式、家族观念、受教育程度、漂海历险,以及海外拓展与返乡构建祖祠、家庙等各类建筑等方面。可资为政者作借鉴,乐游者作指南,治学者存真史。
海润华夏
明清政府的海洋政策经历了逐渐开放的历程,其间多有周折,但进步趋势是很显著的。海洋政策的形成与更新与沿海地方官员有着密切的关系,沿海地方官员从开疆拓土的立场出发,既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海角天涯,又顺应时势,加强对新拓地区的产业开发和边疆治理,取得了诸多积极的成就。海疆区域的社会管理区别于陆域,官方和民间都积极有为,共同推进着社会的有序化。海盗、渔民、海商、卫所官兵的身份时有交叉与转换,但
中国会馆志资料集成
会馆是旅居异地的同乡在寄籍地所设“聚乡人联情谊”的组织机构,其所建馆舍,主要供同乡寄寓或岁时聚会。其初专门设为科举士子赴京师会试之用,故称会馆。另有一种行馆,属于地方性的同行业组织,亦称公所、公会。因此,会馆大致可分为官绅士子会馆、工商会馆和移民会馆等多种类型。它既管理寓居同乡官员,又顾及同乡应试试子、工商阶层乃至一般移民,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会馆这种基层社会组织,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