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协同进化:人类与机器融合的未来的封面

协同进化:人类与机器融合的未来

[美] 爱德华·阿什福德·李

出版时间

2022-07-01

ISBN

9787521741476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崛起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与担忧。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科技与生命进行类比,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技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的未来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的图景。
作者简介
爱德华·阿什福德·李是一位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电气工程师,IEEE Fellow,曾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和系主任。他领导多项大型研究项目,获得众多奖项,包括IEEE技术成就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李教授发表了600多篇论文,被引用超过5万次,著有14部著作,其中《柏拉图与技术呆子》深受大众喜爱。
推荐理由
《协同进化:人类与机器融合的未来》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科技与人类关系的复杂性,揭示了科技与生物进化的相似之处,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和预测。书中内容丰富,涵盖了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智能家居、基因差异等多个领域,展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革。作者从哲学、科学、人文等多个角度出发,引导读者思考科技与生命、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适合哪些人读
对科技哲学、人工智能、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人类与机器关系,希望了解科技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读者
科技工作者、企业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未来社会充满好奇的广大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推荐与赞誉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半个大脑
第2章 “生命”的意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人类的未来在哪里?人工智能不断的迭代进化,是否有一天能够跨越奇点,成为智慧生命呢?更为重要的就是机器辅助人类而形成的这种彼得2.0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呢?这都是对于生命科学不得不探讨的问题。想了解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吗?去阅读这本《协同进化》,从中去寻找答案吧!
人工智能其实是一类超大物种,最底层的半导体物理学对应蛋白质,晶体管和开关单元对应单细胞生物,基础逻辑门组件对应多细胞生物,大规模逻辑门阵列套件对应微生物,人工智能领域的每一层都有一套庞大理论定义它的规律、支撑起一个世界。它只受人类知识和想象力的限制。 对比而言,人类在大自然的魔掌之下演化到今日。我们、包括所有地球生命基于大自然的野蛮环境压力被迫演化成如今的模样,一切只受地心引力和恶劣环境的限制。 本书题目“协同进化”,协同的是人类的欲望。基于人类设计的自动进化(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它的一切都基于人类的魔掌,即便它以后真能感知爱恨情仇~也都是基于人类的娱乐体验而设计。 从这个角度说,人类社会就是人工智能的“大自然”。
固然现在的机器离那种全能的智慧型人工智能还有一定差距,但再回首二三十年前,我们已然进入一个离不开各类机器的时代,我们与这些机器设备在共同进化
结果我们可能无能为力,但是或许可以加强引导,给人类更多缓冲空间,走向共生共存的温和未来。
所谓“人工智能”,依然是突出的模仿功能。无论是情感、语言,都是以真实的人为大量的样本,综合模拟得出来的数据。 有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这种模拟的智能,很难在模拟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技能。 个人认为,人类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不是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吗?不久的将来,人与科技也将和谐共生。
通俗的语言描绘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的可能性。这一天终将到来,人类不是畏惧,应是更好的运用,需要从技术、伦理、法治等全维度将新技术转换为生产力,以新模式造福全人类。但是存在的技术鸿沟,容易成为一部分人的掌权、盈利工具。在迎来某个变革奇点之前,要早做准备。
作者认为人与机器未来的关系是协同进化,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论证,问题环环相扣。论证过程牵涉到“世界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作者给出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并对其理论前提进行分析。此外,作者还讲述了人工智能回答这些哲学问题相应的技术发展路径。全文以非常幽默的口吻进行,“人类有智能,至少一部分人类有智能”,看起来风趣轻松。本书非常有启发性,如果想深入的了解“人工智能”这种“智能体”,非常推荐这本书!
看到这本书时,我想到了彼得•斯科特-摩根。2017年,他在确诊渐冻症后,医生认为他仅剩两年时光。2018年,他改造了自己成为第一个现实版的“赛博格”,并打破了两年“诅咒”,活到2022年 6月15日。过去200年里,学者如马克思、海德格尔等在批判技术的进路上前行,而学者如麦克汉姆、芒福德等曾指出技术的发展作为人的延伸。这些观点各有前瞻性,也各有局限性。相较于初期,今天技术的涉及面更广,嵌入程度更深,很难再用一个视角来解释全部问题。但学者们并未停止对技术的哲思,反而在更具体的技术上给予了观点和思考,《协同进化》这本书指出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技术正以及应以协同进化的方式塑造未来,这值得我们一读。斯科特-摩根的故事或许是当下人机协同的最好案例,但这条路未来怎么走,还需要我们更多思考。
如果说在《柏拉图和技术呆子》中,阿什福德教授关于信息系统从半导体物理层到云计算虚拟层不同分层的讲述还带着些许nerd的气息,而在《协同进化》一书中俨然已经化身为一名信息哲学专家,在数字人工物、人工生命、控制论、深度学习、具身认知、数字永生、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等方面纵横捭阖、娓娓道来,而后抛出人类文化和数字技术已接近“专性共生”(obligage symbiosis),并最终走向协同进化的观点。关于“协同进化”,阿什福德教授认为是通过“变异与自然选择”以及“反馈过程”得以实现,虽然作者是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进行比较,但个人感觉这一点更接近拉马克式的进化理论。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本书最重要的观点在于要将具身认知和环境感知纳入到系统反馈中,并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智能增强,形成人机一体化系统。
这几年读这类型的书慢慢多了起来,思维也跟着开阔了起来。 人类和机器共同的未来有没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和机器共生?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