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的封面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

瞿宛文

出版时间

2017-01-24

ISBN

9789860510652

评分

★★★★★
书籍介绍
二战后,台湾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创造了所谓的“台湾经济奇迹”。这一奇迹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书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我们揭示了台湾经济发展的背后逻辑,为理解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瞿宛文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大学城鄉所与经济系兼任教授。他专注于台湾与东亚经济发展研究,并涉猎中国相关议题。曾任《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主编与社长。著有《超越后进发展:台湾的产业升级策略》、《全球化下的台湾经济》、《经济成长的机制》等作品。
推荐理由
《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源起》一书深入剖析了台湾从战后初期到1970年代的经济成长过程,不仅详细阐述了台湾经济发展背后的理论和实践,还分析了殖民遗产、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展意志等因素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历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适合哪些人读
对台湾经济发展、东亚经济发展、后进国家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者
对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发展理论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台湾历史和文化,特别是战后发展历程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導言
第一章 如何看待戰後台灣經濟發展:理論視野
一、自由市場論與結構學派
(一)自由市場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首献给工业党人的赞歌:系统化地论证国民党带到台湾的“白色工程师”及其国家主导建设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党”发展模式才是台湾成功工业化的原因,积极驳斥流行的“日本殖民遗产说”和自由市场理论。但作者也承认“白色工业党”模式有其局限,这也是台湾80年代以后陷于迷茫的原因。
又红又蓝的台湾经济史。作者认为,五十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的起飞,是国民党版本的中国现代化方案,在各种有利条件下,以土改和产业政策等手段,由高层和财经官僚推动政府干预的结果,发展动力是高层救亡图存和国共竞争意识。
本书出自台湾中研院瞿宛文教授之手,创造过程耗费作者十年心血。该书有机融合了熊彼特所一向倡导的理论、历史、统计的经济分析理念,堪称是对台湾经济奇迹发生原理的盖棺定论之作,实属上乘。
土改一章尤其值得看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