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伴侣物种宣言的封面

伴侣物种宣言

[美] 唐娜·哈拉维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出版时间

2025-01-01

ISBN

9787545220193

评分

★★★★★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探索人与其他物种的共生方式,彻底改变我们对爱与伴侣关系的理解!

在与人类的共同生活中,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一同参与战争、殖民、狩猎、畜牧、医疗等活动。狗在欧洲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中充当了殖民者的恐怖工具;在电子战争诞生前,训练有素的狗是最具灵性的一种武器;追踪猎犬不仅能吓住奴隶和囚犯,也救助了迷路儿童和地震灾民……它们不是家中的“毛孩子”,而是人类进化中的重要“同伙”,我们塑造了彼此的生命和历史。

从人与狗的故事出发,哈拉维想象人类与他者合作共生的无限可能。每个伴侣物种的关系,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内爆,是在爱与差异中共同发展、相互构造的过程。《伴侣物种宣言》不仅是一部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种政治宣言,是在战事一触即发的全球态势中一种充满希望的政治行为。

【编辑推荐】:

☆“赛博格”理论之母哈拉维最新理论成果,一场从“狗窝”开始的变革。显示了为何相较于赛博格,狗可能是在这第三个千禧年里带领我们穿越技术生物政治丛林的更好的向导。

☆跨越物种,想象一种更好的共生关系,“伴侣物种”的理念将改变我们对爱与亲密关系的理解。基于对彼此主体性的承认、对差异的尊重,同时又在自然文化意义上互相构成、共同进化的关系,将是我们在新千年里美好愿景。

☆更日常的哈拉维:从儿时与父亲观赛回忆,到和爱犬共同参加犬类敏捷大赛,本书不再是基于科幻想象或遥远未来,而是融于日常生活的反思与具体的实践,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

☆更好读的哈拉维:添加注释便于理解隐喻典故与作者的文字游戏(谐音梗与冷笑话);特邀丛书主编之一、复旦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张寅撰写长文后记,系统理解哈拉维的思想道路、方法论,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启发更多思考。

【媒体评论】:

人类和动物的二元对立关系就是从这个宣言中得到了最坚决和最确定的否弃。《伴侣物种宣言》也是如今声势浩大的“动物研究”的奠基性文本。

——汪民安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这个充满技术与不确定性的时代,哈拉维提醒我们,与不同物种共生是人类未来生存的关键。本书让我们重思人与其他生命体的互动,探索爱与合作的新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为赛博格的概念赋予了更加具身化的现实。

——陈楸帆 科幻作家,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哈拉维对“为什么是狗?”这个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吗? 哈拉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对世界及身处世界保持批判性的方法。她通过提出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问题,以及建立看似荒谬的联系,来颠覆那些根深蒂固的既定理解。她从日常琐事中看到了意义重大之处。我们是否都能像她一样思维敏捷、幽默而敏锐,这当然又是另一个问题。

——《理论、文化与社会》

用户评论
属于狗狗教的宣言;🐈猫猫教教徒震怒。 以人-狗的共生指导新千年的生态(非赛博格)构想; 狗并非“无条件爱”的化身,伴侣/伙伴/同志才是实质,拒绝婴儿化的人类自恋投射;共居是线粒体夏娃被线粒体母狗取代的必要前提; 对动物权利的反对-人类中心;预设狗应当被驯化至适应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但这是共居的前提(尊重、信任); 响片训练-规训与惩罚;肝脏使狗/人类更好的拥有对方; 人类血统论对狗/动物的渗透(人类中心/种族主义);大白熊犬商业化;澳大利亚牧羊犬与绵羊的共居;全面犬-制止犬种分裂-保存其工作部分的生存; 无分类狗的称呼带有种族/性/阶级/殖民色彩;绝育-权力关系的构建(同时解决了狗的生存问题);领养形成异物种亲属关系。 对伴侣物种(狗)的偏爱-人类中心主义,屠宰/畜牧也需要更多的关注。
摒弃人类中心地尊重物种间差异,但物种间与人际、处理物种间关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差异并不大吧
浅浅翻了一下,确实不感兴趣,论述看起来很散,偶有创见。 而且I am a cat person
似乎是when species meet的一个更舒缓也更私人化的版本,也许就像哈拉维将拉图尔称为“科学论同事”一样,本书的编辑可能跟《着陆何处》的编辑也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以及代后记的槽点:将“规训”的概念迁移到人与动物之间也许还是值得商榷的。
我的伴侣物种更胆小,爱成群结队,处在被掠食者的位置。我不能说我没有在它们身上投射自我,因为根据,和我是同物种但似乎大脑结构稍有不同的同伴所言,我患有“共情过度”,这是一种会让我抱着马脖子哭泣但看待其他人类时的脑电反应与两栖爬行类无异的绝症。我主持参加科幻文学论坛,会饶有兴致阅读《赛博格宣言》,但这本书的符号学意义对我更重一点。我不惮于背叛人文社科学生的尊严去误读重释转译它,如果这能让某匹纯血马在退役后接受自然调教,或者至少,合理化一个自闭的(autistic)女孩在一个患有咽气癖的马面前蹦跳,拍手和前后摇晃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