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少年发声的封面

少年发声

陈瑜

出版时间

2021-07-01

ISBN

9787521730524

评分

★★★★★

标签

教育学

书籍介绍
送给躲在房间的孩子和敲不开门的父母 触动家长的醒脑之书:在内卷式教育的时代,听见孩子们的心声 16篇少年访谈,生动呈现当下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患焦虑症、抑郁症的孩子,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二胎家庭里的老大老二,对兄弟姐妹怀着怎样的情感? 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 调皮、叛逆的“坏孩子”,内心世界究竟有怎样的翻腾? …… 在这个社会就各种教育问题展开热议时,我们很少听到教育对象的声音。 中国教育走到今天是什么一个状况?在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成长诉求是什么?这两者之间匹配吗?孩子们的思考和感受,理当被听见、被尊重。 本书即以少年为发声主角,收录了作者陈瑜与16位少年的真实访谈,力图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孩子的心声被听见、看见。 陈瑜,少年大不同&人生大不同创始人,上海青年文联副会长,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上海青联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原《申江服务导报》副总编,有近20年媒体从业经验、近10年公益和家庭教育行业积累。 2011年发起成立“上海人生大不同公益发展中心”,旨在社会转型期为青年群体开拓多元人生路径,形成了大不同演讲-大不同会馆-大不同学院-大不同共创坊四大板块、依次递进的公益社群文化推广和教育模式,共举办数百场各类活动和课程,覆盖在场十多万人次。 2018年创办“少年大不同”,深入家庭教育领域,汇聚国内外顶级专家和公众人物,通过线上线下的综合项目和课程体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亲子教育的科学方法,为孩子们打造多元化成长和发展的人生路径。策划制作出品的在线课程《做不焦虑的家长》,位列喜马拉雅亲子教育课程类别榜首,服务全国数十万家庭,播放量突破1300万次。
目录
前言 如果给孩子一个发声的机会……
各界推荐
01 “努力”是我的护身符
采访手记
好成绩=好孩子=好未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听完的,要再看一遍。。。1. 少年强啊!2. 年轻人和老年人同样说出一句真理,背后的沧桑是不一样的。想起大学时候的自己。3. 第一个故事,抑郁的心理活动原来是这样的。4.作者有 “Couples' Therapy”的文字版咨询师之风。
被看见的实际意义比文本更重要。
有人推荐看的这本书,题材刚好是自己感兴趣的,有一些收获,但内容相对比较一般。自己有信心将孩子培养成书里比较不错的那一类孩子
为什么我们明明是从少年成长来的,“长成”之后却和“少年”发生了断裂?少年明明就是我们自己啊。有一个孩子说得很好,认识到他人也是人,这句话说给所有人听。虽然是青少年发声,但是代表性如何呢?本书选的受访者都是特殊的。绝大多数的县城普通少年们到底如何呢?县城里的资源条件和眼界远不入一二线城市,这也是一种教育上的不公平,体制内的教育在这些方面也是不公平的。这些多样性和可能性并没有在小地方展开,这个问题同样重要。在把“过去的我们”也就是少年们当作人来看待这一点,陈瑜老师做得相当不错。对世界的思考,对自己的思考,或者所谓的哲学问题,永远向所有人、向所有年龄段展开吗?重重压之下,如何将所有可能性看作是现实的选择?
看完后五味杂陈:一边为深陷“成绩至上、分数至上”泥淖中的孩子们痛心,一边为受到良好引导、有广博见识和深刻思考的孩子们开心。家长们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觉得是很好的反思文,现在的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是我们都该好好思考的。
听一听孩子们的声音,转换视角去看问题,太久不当孩子了,找回当年的想法
想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在想什么,想要和他们有良好的沟通,建立信任的关系,那这原汁原味的采访一定给你很多的启发。 尊重孩子的天性,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陪伴,而不是指导和指责
倾听少年心里真实的声音,作为父母的我们其实更多需要做的是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成长,很多时候孩子教会我们的比我们教他们的更多。
不得不说,很多孩子的心声感人至深。我虽不是母亲,但陈老师这本书让我一窥当下都市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借用孩子们剔透的眼睛,为我开辟出很多全新的视野去揣摩、体会年轻一代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