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哈佛中国史3的封面

哈佛中国史3

[美] 陆威仪

出版时间

2017-08-01

ISBN

9787508664460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三卷。一直以来,唐朝堪称中国的“黄金时代”,它在商业、宗教和文化,尤其是文学创作上所达到的成就,远非其他朝代所能匹敌。作者陆威仪抓住唐帝国疆域扩张到极限时的这一充满活力的时期,选择西方读者对于中国历史较为关注的问题,站在中国的外围来观察和描述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唐朝作为世界性帝国的诸层面,重点从商业(海陆贸易)、宗教和文化(文学、绘画、陶瓷等)等面向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浪漫气息的盛极一时的帝国景象。 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1954年生,师从何炳棣,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教授。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长从政治和社会层面考察中国问题。著有“哈佛中国史”丛书中前3卷《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以及《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权威》《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等。 译者简介 张晓东,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郑和研究中心兼职助理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史”创新型学科团队成员,专攻中国运河史、中国军事史和东亚海洋史、海上丝绸之路问题,以及当前海洋地缘战略问题。著有《汉唐漕运与军事》《汉唐军事史论集》等。 冯世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汉唐史、中国古代民族史。
目录
推荐序
中文版总序
导言
第1章 帝国的地理环境
中国古代的心脏地带——关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错误不可避免,视角尚可。
翻译的很生涩
翻译减减减分,好多句子还要脑补一下英文原文才能理解。这本结构相对更学术,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等等角度一二三讲下来,让我想起初高中一发新书就迫不及待先把历史课本全读一遍的日子
豆瓣赠书 喜欢后面几节 因为军事方面看不懂
比讲谈社那本有收获。算是把唐宋变革的细节讲得很清晰了。需要先看足够多的唐史,才知道作者书里列举的某大臣,某将军是谁。
有些观点不可置否,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还真的挺不一样的,比如书中谈到城隍神的出现等;比较重视趋势变化的起源,比如从家世为标准到以才能为标准的转变始于唐而非宋等等。
相对开放的大唐盛世:对外交往国际化(万国来朝,走出去等),宗教多元化(佛儒道),城市化,商业化(专业分工,长途贸易,海上贸易),女性权利,文学丰富。统治者本身的西域背景,相对更包容,更大气?
生于汉江长于渭水,看这本书一定是带着“乡愁”的,比如看到“关中”这个词,就觉得分外亲切。最喜欢地理环境、城市生活和种族关系这三章。写花街柳巷的文人墨客,写勇敢睿智的皇后公主,写儒释道的此消彼长。看看外国人眼中的大唐,既“兼听则明”,又自信笃定。昔日长安早已不见,今日西安月正高悬。
视角独特的,但写的感觉略凌乱
毫无深度,勉强一读。 外国人写中国史,就如序言所言,站在屋子外面的人,永远也无法真切的理解屋子里的感受(文化等),即使屋子里的人把一切细节都告诉你。本以为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史的不同视角,可以作为参考,但本书论述的角度也没多少新意,都是中国史里的旧货。印象深刻的,倒是中国人写中国史不太关注的“花柳巷”和女人地位的变迁之类。 虽然把中国放到世界里去看,本身就不是中国史的重点。但本书也没有连接唐朝与世界。所以,哈佛的中国史,倒更像是街头巷尾的八卦。 另外,本书的行文真的淡如口水。翻译的外国文字,终究不如原汁原味的汉语创作,其根本原因,还是在文化上。